36年
開銷最大的是人情和學費
從1981年到2016年,36年的賬本記錄顯示,在1990年以前,沈懷德一家的開銷很少有超過三位數的,除了給孩子交學費。
賬本顯示,1981年他收入495.48元,其中農業稅6元、人情開支108.72元,最終支出495.48元,剛剛收支平衡。1982年全年收入822.65元,支出788.90元,其中農業稅20.5元,人情56.87元……1994年家庭收入過萬元,人情支出431.65元。
到2015年,沈家全年收入達7.6468萬元,人情支出1.7728萬元。
記者從賬本裏看到,上世紀80年代初送禮一般送糖、罐頭之類,花費不過一兩元,現金最高也就5元。到80年代末期,送禮一般在20元以內。到了90年代中後期,消費變高,人情到了50元。本世紀初則達到100元,而現在,記者看到最高一筆達4000元。
“人情賬重!”沈懷德夫妻倆都深有感觸。“沒有辦法,農村親戚多,大家都這樣。”
除了人情賬外,最大的開銷就是學費,沈懷德夫婦共7個孩子,老大1979年出生,最小的1991年出生。學費最高在1997年,有5553.25元。沈懷德介紹,當年,孩子們全在讀書,往後學費逐年下降。
此外,農業稅從1981年的6元,漲到2000年2037元,到2004年徹底結束。現在國家政策好了,種田不收稅還有補助。
36年
一分一角都是親情流露
“小增(老二)看病,0.75元”“增明感冒高燒藥,0.2元”“增棋吃冰糖,0.1元”“剁肉給六兒吃……”
賬本中這些支出,一點一滴,都是沈懷德和妻子為孩子們毫無保留地付出。從治病到零花錢,從學雜費到筆墨錢,從一雙涼鞋到一件衣服,36年,從不間斷。
採訪中,恰逢沈懷德的大女兒孟霞回娘家,她説,父母雖是農民,但是非常認真仔細,對孩子們的關愛是無微不至。
從小她就知道父親有記賬的習慣,兄弟姐妹7個從不亂花錢,但只要是孩子們開了口的,父親總會想辦法滿足。
“給增頤伙食費50元,學費300元;毛兒學費276元,五兒學費195元,墨水0.8元……”重讀父親的賬本,孟霞感動哭了。她説,現在自己當了母親,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的愛就是體現在這一分一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