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醫保卡“關愛老人”原是兜售保健品

2016-04-05 10:17:18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毛玉婷 責任編輯:尹崇淼 字號:T|T
摘要】上個月,住在成都市建華南巷的陳太婆,接到一個陌生女子的來電,她稱自己姓任,在一家服務老人的公司就職,目前加入了一個“關愛老人”的工程,將免費為老年人充值醫保,“每個月充200元”。第二天,該公司派來一輛白色汽車接送。令陳太婆事後困惑的是,她在一家不知名的公司逗留了數小時,不但沒為醫保卡充值,還在對方的勸説下,花了7800元買下20瓶“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之後,陳太婆有點想不通,再撥打任女士電話,卻始終無法接通。想到公司找人,又因為當時有車接送,忘記了路程。

    上個月,住在成都市建華南巷的陳太婆,接到一個陌生女子的來電,她稱自己姓任,在一家服務老人的公司就職,目前加入了一個“關愛老人”的工程,將免費為老年人充值醫保,“每個月充200元”。第二天,該公司派來一輛白色汽車接送。令陳太婆事後困惑的是,她在一家不知名的公司逗留了數小時,不但沒為醫保卡充值,還在對方的勸説下,花了7800元買下20瓶“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之後,陳太婆有點想不通,再撥打任女士電話,卻始終無法接通。想到公司找人,又因為當時有車接送,忘記了路程。

  4月3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向任女士求證,對方聲稱公司為一家預保卡管理公司,隨後便挂掉了電話。

    花了8千,買下20瓶保健品

  4月3日,成都市成華區建華南巷,陳太婆家中,70歲的她邁著小碎步,從臥室拎出一袋20余瓶藍瓶保健品。配套的宣傳單上,列出了保健品功效:養心、護腦、穩血壓、保肝、護肝、排肝毒。一張手寫紙條提示著,女士,早晚服用2粒,口服3個月;男士,早晚1粒,口服6個月。紙條下方叮囑,“多喝水,低油鹽、低脂肪”。“虛情假意,買藥前甜言蜜語,東西賣了就沒音訊了。”陳太婆認為這騙了她的錢,傷害了她的感情。

  這20瓶保健品是陳太婆花了近8千元,一次性買下的。3月13日晚上,她正在家看電視,座機突然響起,一個陌生女子稱,自己姓任,在一家服務老人的公司就職,目前加入了一個“關愛老人”的工程,將免費為老年人充值醫保卡,“每個月充200元”。

  陳太婆回憶,電話那頭,任女士不斷地表達著自己對老人的尊敬、崇敬,還説,老一輩年輕時勤勤懇懇工作,老了就該享福。10多分鐘後,陳太婆被説得有些昏了,答應第二天前往公司。

  退藥無門,電話也打不通了

  陳太婆説,第二天,一輛白色汽車開到她家樓下,任女士笑臉把陳太婆迎上車。車上,幾名工作人員你一句,我一句地搭著話,半個小時後,車停下。經過了一家酒店大堂,任女士帶著陳太婆進了一間工作室,門外沒有任何招牌。

  一進門,一名自稱李主任的男子便説陳太婆面色不好,拉著她去做身體檢查。一台電子機器上,許多紅點出現,隨著一聲誇張的“呀”,李主任細數陳太婆的身體毛病,肝不好、腎不好……“總之,哪都沒對。”隨後,李主任又講了一堂養生課,強調保健的重要性。課結束,任女士上前來,拿出宣傳單,介紹起保健品的療效,稱此藥真像為陳太婆量身定做。一陣勸説後,陳太婆花了7800元,買下20瓶“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走出門,陳太婆才反應過來,此前説的醫保卡充值竟然完全沒有被提起。回到家,老伴看到她買來的“莫名其妙的藥”,生了氣。而陳太婆也意識到“被忽悠了”。想不通,陳太婆再撥打任女士電話,稱要退藥,任女士稱賣出的保健品無法退回,便挂了電話。

  之後的半個月裏,陳太婆多次撥打任女士電話,卻始終提示在通話中。“怎麼可能一直都在通話?”她想去公司找人,又因為當時是對方來接的她,記不住去的地點,一籌莫展。

  醫生提醒

  保健品不能作為藥品使用

  陳太婆説,自己和老伴每月領取退休金不過幾千元,“八千元對我們來説不是小數目”。幾日前,看到華西都市報報道《成都8旬空巢老人被忽悠 7萬元積蓄買了上千瓶保健品》後,知道跟自己有相同經歷的老年人很多,便決心向媒體反映,以免更多人受騙。

  4月3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撥打任女士電話,提示正在通話中。20分鐘後,任女士回撥過來,記者詢問其公司名稱,她反問購買者名字。記者反覆詢問,她只説自己在一家預保卡管理公司就職,隨後便挂掉了電話。再次撥打,又提示正在通話中……

  成都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唐炯提醒,保健品與藥品不同,療效不確切,切不要聽信市面上的虛假宣傳。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