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從昔日“鋼筆大王”的輝煌中走了出來,在轉型的同時又為傳統産品開發出了新的市場,總結其這方面走過的道路,可以為當下的國企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日前,一篇《中國鋼筆大王之痛:曾經資産超7億,如今抵不上上海一套房》的帖子刷屏。英雄金筆,曾經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國産名牌,由於市場萎縮而逐漸邊緣化,幾乎到了被人們遺忘的地步。讀著這樣的報道,難免令人唏噓。
對於熟悉上海近十年國企改革的人來説,這篇報道講的故事已經陳舊。上海作為一個計劃經濟時代的“模範城市”,曾經集中了國內一批優秀的輕工業名牌産品,上海牌手錶、鳳凰牌自行車、蜜蜂牌縫紉機,甚至周立波在清口表演中提到的樂口福飲料,都曾經讓天南海北的中國人津津樂道,英雄金筆當然也在這個行列之中。曾幾何時,誰家擁有這些物品,都能引來左鄰右舍羨慕的目光。但是,在中國進入市場經濟軌道後,這些“Made in Shanghai”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危機,有的品牌目前已經銷聲匿跡。
其實,這些産品的市場萎縮乃至消失,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推動産品更新換代。以鋼筆來説,它的出現曾經推動了人類的“書寫革命”,在西方迅速替代了鵝毛筆,在東方則取代了毛筆等書寫工具。但是,當20世紀40年代圓珠筆出現以後,鋼筆的市場很快被其超越,圓珠筆因不需要像鋼筆一樣反覆注水而成為大眾首選的書寫工具。而當電腦普及以後,“寫字”已經被“打字”取代,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其市場出現萎縮便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實際上,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在新技術的推動下,這種原有物品的淘汰時時都在發生。
但是,産品的更新換代對於生産這類産品的企業來説,卻是生死攸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英雄金筆廠被改制為股份制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其資産規模曾經擴展到7億元。公司啟動多元化戰略,展開了多起並購,投資了煤氣廠、鋼琴廠等,廚房設備一時成為英雄的第二大支柱産業。但由於市場不成熟,這些早期的並購並未成功,企業甚至背上了沉重債務,以至在2012年準備出賣49%的股權換取250萬元現金收入來解困,這就是帖子中説的“曾經資産超7億,如今抵不上上海一套房”的來歷。但是,這個價格並不包括英雄金筆廠的土地、廠房及商標等資産,因此看上去比較低,當時就引起誤讀並招致輿論批評,最終這筆交易未能進行。
事實上,最近幾年,經過不斷的探索,昔日的“鋼筆大王”正在重新煥發光彩。目前的英雄集團,已經不能與以往那個生産英雄牌鋼筆的廠家簡單類比,而是一個擁有10家投資企業的大型集團,除了全資擁有的上海英雄金筆廠有限公司外,業務還涉及精細化工類産品和商貿租賃服務。英雄牌鋼筆仍然存在,只是已經成為一種適應高檔社交場合的簽字用筆,擁有一支英雄金筆正在重新成為一部分人的身份象徵。實踐證明,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社交的追求,英雄金筆的市場正在延伸。很顯然,那種認為它已“英雄氣短”的嘲笑未免淺薄。
傳統品牌凝聚了國人的深厚感情,但是如果企業因循守舊、無視市場發展變化,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像英雄金筆這樣的産品,儘管在企業的努力下,通過技術革新保持了一定的市場,但因為“書寫革命”的出現,這個市場只能是小眾的,要想恢復到以往的輝煌,既不現實,也無必要,企業更應該做的就是調整産品結構,積極創新。市場變了,“鋼筆大王”只有跟著市場求變、求新,才能在新的市場條件下重塑其生命。
在上海眾多傳統品牌企業轉型的過程中,英雄應該是成功的。英雄從昔日“鋼筆大王”的輝煌中走了出來,在轉型的同時又為傳統産品開發出了新的市場,總結其這方面走過的道路,可以為當下的國企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