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石埠子鎮公冶長書院
兩株銀杏樹,樹齡高達2500年
説起我市的古樹名木,不得不提一提安丘市石埠子鎮公冶長書院的兩株銀杏樹。據了解,兩株銀杏樹樹齡高達2500年,堪稱我市的“樹王”。
市創森辦的工作人員劉以龍告訴記者,安丘公冶長書院的銀杏樹,東雄西雌,相距7.5米,樹高30米,胸圍分別為4.8米和5.8米。夏天的時候,兩樹的樹冠寬大蒼翠,縱橫交錯,枝杈相連,鬱鬱蔥蔥,迎風搖曳,猶如一把巨大的綠傘遮天蔽日。“特別是雄樹,基部生有三株子樹,胸圍已達1.2米。雌樹基部生一株子樹,胸圍0.62米,而且每年碩果纍纍。”劉以龍説。
劉以龍告訴記者,公冶長書院相傳為春秋時孔子弟子公冶長讀書處,後人思念先賢,在此建公冶長祠,又在祠西建青雲寺,這兩株銀杏樹是孔子看望佳婿時攜來的苗子,公冶長親手栽植的。兩樹比肩而立,形影不離,枝相交,根連理,如夫妻,故稱同心樹。
昌樂縣方山古樹區
現有古樹428株 展現獨特“壽”文化
3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昌樂方山古樹區,這裡生長著成片的柏樹,樹高林密,枝繁葉茂,野鳥成群,清脆的鳥鳴聲不絕於耳。曲徑通幽,一座小廟藏匿于深山中,別有一番意境。
跟隨著昌樂縣林業局的工作人員,記者深入林中,這片柏樹都已經被保護了起來,每株柏樹底部都有混凝土壇,防止根部處的水土流失。“之前我們就發現了柏樹根部土層流失的問題,於是修建了混凝土壇。另外,去年格外乾旱,我們從山下引水,避免了柏樹榦死。”昌樂縣林業局副局長李三國對記者説。
在山中寺廟門前,生長著一株800多年的柏樹,樹榦需要三個人環抱,其他柏樹也有幾百年的歷史。“方山是古樹名木較為集中的區域,現有古樹428株,其中,廟前柏樹為元代栽種。廟內的為明代栽種,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李三國介紹,方山古樹群,相傳為元代初年方山廟主持所栽,沿方山西坡佈局成為一個繁體“壽”字,有“方山壽柏”的説法。
劉以龍表示,“方山壽柏”用古樹保存了我國源遠流長的“壽”文化,資源獨特,是古人用樹木營造的“大地藝術”,不僅省內獨有,在全國也比較罕見。“這片柏樹有著不可再造性,屬於活著的‘文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保護價值。”劉以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