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企業未按照職工實際工資核定社保繳費基數

2016-09-06 18:34: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截至退休時本人繳費年限×1%。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四屆中國企業社保高峰論壇上,《2016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正式發佈,白皮書披露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有超過7成的企業未按照職工工資實際核定社保繳費基數,其中3成以上的企業統一按最低基數繳費!今年以來,參保基數合規性出現大幅度下滑,從2015年的38.34%到25.11%,降低了13個百分點。社保繳費基數完全合規的單位僅佔25%。

  從“不繳社保”變成“繳存額不足”

  社保專家余清泉介紹,近年來,企業在參保及時性、覆蓋面上遵守程度較好,“各項社保的參保率都在90%以上,覆蓋率在92.8%,考慮到其他一些因素,我們認為這個覆蓋率已經代表著交不交社保這個事情已經不是問題了,社保法從2011年實施到現在五年了,現在企業都知道應該給職工上社保,這個數據保持在高位,同時其他的補充商業性的保險也已經覆蓋率到29%左右。可以説我們已經由強制性的社保向福利性的社保延伸了,很多企業會為員工去繳納補充醫療保險或者意外傷害保險等。”

  但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企業在基數合規性上停滯不前甚至有所下滑,2016年按最低下限基數繳納情況尤為突出。這反映出企業社保合規已經逐步走過了 “不繳社保”、“遲繳社保”的階段,進入“繳了但基數不足”的階段。在經濟下行、成本增加的壓力下,企業社保基數合規壓力巨大。余清泉説:“參保基數的合規性,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今年突然發現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基數是什麼?是按照職工上一月平均工資來的,但是真正在我們企業裏面按照全部工資去做申報基數的,去年其實還有38%,但是到了今年掉下來了,只有25%,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工資少報一半社保能少繳一半

  小鞏在一家文化公司做人事工作,她很清楚自己公司是怎麼操作的。就拿她自己來説,她每個月的工資條上能有七八千元的實際到手收入,這還是扣除了稅費、社保費等費用之後的“實發”,而“應發”一般都能過萬。但向社保部門實際申報時,公司會把每個人的工資往低了報,比如説有一年自己的收入才被報了4798元。“這個數還是稅前的,也就是説,我的稅前收入原本是10000多元,結果公司給我報了個4000多元,差了一多半呢。”

  小鞏説,正是因為這個數字差了一多半,所以單位和個人的繳費金額都能節省一多半。按照這個假的繳費工資,公司每月為她交大約900多元的養老保險、480元的醫療保險,還有19元的工傷保險、38元的生育保險,加起來大約有1500多元;而她個人要交大約500元。光是社保,就被扣掉了2000多元。這還是被低繳之後的結果。如果真按她的實際收入來,單位就要交到3300多元;她個人也要交到1000多元。不論是公司還是個人,負擔都高了一倍多。所以,公司給大家把基數報低了,其實她倒並不太在意——“因為我個人也可以少交一多半的錢啊!”很多人都跟小鞏有一樣的想法,因此即使明知公司把自己的繳費工資做低了,也很少有人去追究。因為繳費基數定得低,自己交的錢也少,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好。相反,還有不少人心甘情願地想要低繳社保。

  為少繳費有人自願選最低基數

  社保繳費基數還有兩類特殊情況,一類是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一類是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也就是有了一個上限和下限。《2016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披露的3成以上企業選擇最低基數,説的就是這個下限。

  有很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都提供社保代理服務,一些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等沒有固定工作單位的人便通過這類公司繳納社保。這個繳費基數可以由參保人員自己來決定,高繳低繳悉聽尊便,反正代理公司收的服務費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按最低繳費基數來繳納。也就是按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標準繳納。去年選擇這個繳費基數的人,繳費就是1268元(包含單位和個人繳費)。這可比按實際收入來繳費省錢多了。

  可用人單位也有用人單位的難處。“現在的社保費率居高不下,我們的用人成本實在太高了!”陳先生是一名公司的老闆,他對記者訴苦説,自《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企業的用工管理得到了嚴格規範,簽合同、上保險、解約要賠償違約金、過了一定年限要簽無期限合同等法律規定,雖然保障了勞動者的權益,但企業的用工成本也直線上升。假如一個員工實際到手的工資是7000多元,那麼企業付出的成本實際上是14000元以上。在如此大的負擔下,很多企業違規申報社保繳費基數,也就可以理解了。

  社保低繳的後果退休後才知道

  如果社保被低繳了,會有多大影響呢?

  按照養老保險的規定,退休時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截至退休時本人繳費年限×1%。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在“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截至退休時本人繳費年限”這兩個數值確定時,“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這個數值越大的話,最終的計算結果肯定就越高。

  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x1/c1+x2/c2+……+xn/cn)/N

  x1、x2……為參保人員退休前一年、兩年……本人當年繳費工資額

  c1、c2……為參保人員退休前一年、兩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在C(也就是每一年的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N(也就是繳費年限)固定的情況下,當然是X(也就是本人當年繳費工資額)越大,所得的結果越大。

  由此可見,每個人的基礎養老金多少,跟他的繳費工資數額關係巨大,年輕時繳費工資申報越多,所得的基礎養老金也越多。

  再來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包含當年繳費本金、當年本金生成的利息、歷年累計儲存額生成的利息。這個比較好理解,當然是年輕時繳費越多,繳費本金、利息等也越多。

  從這個複雜的計算方法當中可以看出,現如今單位是否足額給員工繳納社保,對於員工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是有著決定性影響的。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