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布裏斯班峰會提出到2018年G20整體GDP額外增長2%。目前時間過半,這一目標如何實現?在剛剛落幕的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這一話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G20各成員國對於如何通過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增長達成了共識,大家自擔壓力、責任。”在7月24日下午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主席國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有國際組織分析認為,目前各成員國通過落實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的承諾,可以實現1%的額外增長目標,他表示各國也將努力實現餘下1%的額外增長目標。
達成多項促進改革增長共識
“此次會議是G20杭州峰會前的最後一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國際金融架構等議題,核準了各議題下的主要成果,併發表了會議公報,為杭州峰會做好了財金成果準備。”樓繼偉表示,以加強國際稅收合作這一G20傳統議題為例,今年取得了新進展,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在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發佈了BEPS行動計劃並確定實施路線圖,23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二是稅收透明度方面進展迅速、成果顯著,已有96個國家(地區)承諾在2017年或2018年底前實施自動情報交換,簽署多邊稅收行政互助公約的國家範圍進一步擴大,各項稅收透明度審議和監督工作積極推進。三是密切稅收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稅收能力建設。四是推動稅收政策在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儘管近期國際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並未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大的衝擊,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樓繼偉表示,在這種形勢下G20各國有必要加強合作,重申G20上海會議的共識,繼續採取財政、貨幣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所有政策工具,增強信心,促進增長。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動力源”
作為世界經濟的“動力源”和“穩定錨”,中國經濟的發展備受各方關注。
在新聞發佈會上,樓繼偉針對中國債務風險問題表示,目前雖然一些企業債務率高、發生了違約現象,但是沒有區域性、系統性的債務風險。“只有在債務出現系統性風險時,公共財政才不得不參與。但要清楚這是納稅人的錢,要評估這對納稅人造成多大的損失,不得輕言公共財政干預,但也不能説政府就不作為。”樓繼偉進一步分析表示,“作為”就是通過宏觀審慎的監管做好預防,比如對重要的金融機構尤其是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發生風險、對國家經濟發生災難性影響的時候,公共財政不得不救,因此要做好防範工作。
從中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來看,仍然是穩中有進。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6.7%,各項主要指標符合預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經濟增長品質不斷提高,特別是就業保持基本穩定。樓繼偉強調,中國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的“動力源”和“穩定錨”。201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30%,預計今年仍將保持較高水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增速處於合理區間,物價和就業形勢保持穩定。英國“脫歐”公投後,中國經濟運作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中國政府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也是解決過剩産能等結構性問題的必由之路。
為深化結構性改革提供參考
在此次會議之後,各方共同期待將於9月舉辦的G20杭州峰會。今年,G20已經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展望未來,仍然任重道遠。
樓繼偉指出,今年G20在結構性改革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初步建立了一個框架,為G20深化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政策參考以及衡量手段,並提高各方改革行動的協調性和有效性。據了解,這是在4月華盛頓會議確定的結構性改革九大優先領域基礎上,制定的結構性改革指導原則,同時會議還通過了一套監測和評估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指標體系。
“近年來金融部門改革取得顯著進展,全球金融體系穩健性得到有效提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強調,G20應繼續致力於構建更加開放、強勁和有韌性的金融體系。
“今後,G20將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完善結構性改革框架,推動全球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樓繼偉説。(經濟日報記者陳果靜 劉 暢 崔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