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行業迎來拐點 行業並購重組大幕拉開

2016-08-24 08:45: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靖浛 字號:T|T
摘要】網貸平臺P2P行業7月份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281家,創近一年正常運營平臺數新低;行業綜合收益率下降至10.25%,低息平臺佔比持續上升。百餘家成交額靠前的平臺行業佔比加大,而中小平臺交易額有萎縮趨勢。

  在歷經數年的井噴發展之後,P2P網貸行業正進入一個調整的新時期。

  一份由網貸之家發佈的《P2P網貸行業2016年7月月報》顯示,網貸平臺P2P行業7月份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281家,創近一年正常運營平臺數新低;行業綜合收益率下降至10.25%,低息平臺佔比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數據還顯示,百餘家成交額靠前的平臺行業佔比加大,而中小平臺交易額有萎縮趨勢,包括德福財富、金金貸、中騰投資、國信君、聖奇投資、豐登寶等平臺網站已無法訪問。

  種種跡象顯示,隨著不少中小平臺出現問題或主動退出,行業分化、行業洗牌已不可避免加速到來。

  野蠻生長停止之後將面臨洗牌

  在“網際網路+”的大力推動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近年來爆紅,根據麥肯錫公司發佈中國銀行業創新系列報告。作為最重要分支的P2P理財行業的交易總額達兩萬億元,全球領先。

  然而伴隨著P2P快速發展的,是不斷關於其合規性和風險等各方面的質疑聲,以及屢屢出現的非法集資案例。2015年的“e租寶”事件,更是把P2P行業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

  今年以來,監管政策的逐步收緊,P2P問題平臺數一直居高不下。有媒體報道指出,全國P2P網貸問題平臺已達2321家,佔比接近一半。一些問題平臺已主動發佈公告稱兌付困難,比如陷入兌付危機的人企貸于8月16日在官網發佈兌付公告,承認提現困難。

  事實上,從去年7月開始,監管層已經顯露出要規範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的決心。去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被認為給網際網路金融畫了個圈——鼓勵網際網路金融朝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方向推進。由此,P2P也被定義為一個資訊仲介,而非信用仲介。

  今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方案再次強調P2P網貸平臺應選擇合適銀行作為資金存管機構,更是將行業運作門檻大幅提高。

  而近日銀監會再次下發的徵求意見稿將銀行存管定為“P2P標配”後,這就否定了目前大多數網貸公司正在走的路,預計很大一部分平臺將面臨清場出局,行業新一輪洗牌在即。

  截至8月10日,已有民生銀行、恒豐銀行等36家銀行佈局P2P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共有171家平臺宣佈與銀行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簽約率約佔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7.85%。而其中真正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實現用戶資金銀行存管的平臺只有57家,佔比僅為2.62%。

  “最主要的作用是隔離了用戶資金與平台資金,避免資金池的形成以及增加了平臺挪用用戶資金的難度。”網貸之家負責人分析認為,監管政策趨嚴背景下,大量平臺主動清盤停業,已經成為近期行業發展的常態,這意味著P2P行業告別了單純以高收益吸引顧客的“野蠻生長”階段。

  行業整體仍然呈現穩定增長

  儘管都感受到了資本寒冬和加強監管之下的陣陣寒意,但數據顯示,P2P行業發展並未像外界預料的那樣萎縮,交易規模仍在增長。

  零壹財經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7月,全國P2P借貸行業整體交易額約為1707億元,同比增長125.8%,環比增長11.4%,創近4月以來的最高增速。而投資者對於P2P的投資熱情沒有減少。數據顯示,7月份P2P網貸的投資人數也升至348.19萬人,環比6月上升了2.93%。

  在網貸行業成交量再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隨之走高。截至2016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增至6567.58億元,環比6月底增加了5.71%,是去年同期的2.94倍。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集中度也在迅速提升。零壹財經報告稱,行業交易額上漲對應的是成交規模的兩極分化:百餘家成交額靠前的平臺行業佔比加大,而中小平臺交易額有萎縮趨勢。“約68%的平臺在7月出現交易量下滑,考慮到大量交易額較小的平臺,這個比例保守估計應在85%以上。”

  與行業集中度相得益彰的,是行業的理性回歸。廣東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朱明春此前介紹説,網貸行業在政策規範和行業自律加強的背景下,整體環境是逐漸向好的,抬高門檻,可以讓一些網貸平臺知難而退主動離開,同時減緩新增平臺數量,這樣整個行業的品質自然就會提升,收益也會回歸理性。

  這意味著,P2P網貸行業競爭格局初步形成,而投資者也加大對優質平臺的投入,使得部分具備品牌優勢的平臺能夠以較低成本獲取資金,新平臺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競爭壁壘已經構建,門檻已經在抬高。

  網際網路金融並購重組大幕拉開

  今年以來,P2P網貸行業的整治就沒有停止過,但還是有很多打著P2P旗號,進行非法集資、自融、詐騙等,這些問題平臺專門瞄準普通投資者,因為他們的風險意識普遍偏低,對金融行業缺乏一定的認知。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內P2P行業發展受到制約,主要在於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缺乏有效可信的第三方個人信用評分和相關監管制度建立的落後。

  因此,P2P的成熟平臺往往需要數百人的風控團隊,既使P2P平臺的運營成本成倍增加,一些中小型、民營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在監管加強的情況下退出的可能性仍增大。

  針對P2P行業暴露出來的問題,此次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制定的資訊披露標準及配套自律制度中,規範了86項披露指標,對從業機構資訊、平臺運營資訊、項目資訊都作出了明確的披露要求。

  與此同時,監管格局也初步確定:央行負責監管網際網路支付業務,銀監會負責監管網路借貸業務、網際網路信託業務、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業務,證監會負責股權眾籌融資業務、網際網路基金銷售業務,保監會負責監管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目前,P2P行業已進入政府外部監管、行業內部引導、企業轉型創新的新型治理框架和格局。有分析認為,對於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而言,監管落地可能加速P2P行業並購重組的發生。

  事實上,今年7月,整個P2P借貸行業至少發生了8例融資或並購事件。恒大、萬達等大型集團公司已開始加速佈局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P2P領域。

  火投網創始人羊萍則表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投資並購,在監管政策快要落地之前,將會有一個小高潮。很多人認為現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可能亂象叢生,但危機也帶來機遇。一些資方認為,行業的問題和弱點已經充分暴露,有利於更好評估價值、評估風險。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