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在武漢一家雜誌社工作,為人開朗,不拘小節,喜歡吃“重口味”的菜。上個月,在體檢中查出,他的體重指數有些超標,腸胃也有些問題。
“以前,女朋友就常説我生活不科學。體檢結果拿回家當天,她就覺得抓住我的把柄了,在網上找了一堆所謂的‘科學生活法則’,還美其名曰‘愛的清單’,要我嚴格執行。”梁先生説。
楊小姐給梁先生列出了“五必須、五不準”:每天必須喝8杯水,每天必須跑5公里,一口飯必須要嚼32下再下咽,早上必須7點準時起床,炒菜的時間必須按照科學時間執行;不準抽煙,不準喝碳酸飲料,不準晚上11點之後睡覺,不準吃鹹菜和臘腸,不準吃紅燒肉之類油膩的菜。另外還有一些零散的“規矩”,比如:切完的青菜不能淘洗,以免營養流失;隔夜的菜絕對不能再吃,普通碘鹽不健康,要滿超市去尋找無碘鹽等等。
“我好不容易週末在家做飯,從洗菜、切菜、炒菜,她都在身邊‘監視’,所有的菜都要洗完之後才能切,炒青菜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鹽和油也是拿量勺量著放,要按克計算。一天做兩頓飯,放鹽總共不能超過三勺,蔥末和蒜末不能先放,説是炒糊了之後會致癌。”梁先生説,每次做飯,兩個人就是一邊忙乎鍋裏的菜,一邊據理力爭,像“打仗搶地盤”一樣。等菜做好了,吃的時候,兩個人都是氣呼呼的,一頓飯吃下來誰也不説話。
“有時候工作上有煩心事,我習慣一個人劈裏啪啦做一桌子菜,也是一種發泄。現在不行了,這些條條框框反而讓你更煩。還有那個每天8杯水的規定,每天晚上一杯水,白天沒喝的也要補起來,搞得半夜必須要起夜,反而睡不好。”梁先生説,原本為了讓他生活得更健康的清單,現在卻成了處處隱藏的矛盾導火索。
昨天,市民梁先生向朋友“吐槽”:女朋友楊小姐為了監督他改掉不規律的生活習慣,為他制定了一套“科學生活清單”,為此,兩人幾乎事事爭執,天天拌嘴。朋友們調侃他在“秀恩愛”,他卻説自己“被逼得受不了”,希望朋友們幫忙勸勸她。
女主角堅稱“有科學道理”
對於梁先生的“吐槽”,楊小姐覺得是“小題大做”。
楊小姐認為,健康的身體取決於健康的生活習慣,梁先生正是因為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咽造成了胃病,加上喜歡喝碳酸飲料、吃多鹽多油的食物,造成體重偏高。
“我制定的這些生活要求,都是有科學道理的,執行起來沒有一點難度,又不是讓他喝藥,哪會痛苦?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呢?”楊小姐給記者看了一些她在網上收藏的“健康生活法則”,都是在網友中間流傳甚廣的説法。比如,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不少媒體的微網志發帖稱該説法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每天喝8杯水的説法,則更是擁躉眾多,只要是涉及飲水健康的話題,都能看到這樣一個觀點。
“這些方法總不會對健康産生壞作用吧?至於他説的接受不了,只是習慣問題。只要堅持一段時間,慢慢養成習慣就好了。到時候身體指標會説明一切。”楊小姐認為,如果某個生活習慣“有利性多一些”就應該堅持,如果某個習慣“有害性多一些”就該禁止。
“如果天天按照她的這個標準搞,我覺得生活得很不開心。現在一旦外邊有飯局,我就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樣,肯定要參加,就是想出去好好吃一頓,放鬆一下。”梁先生説,在家被限制了一個星期的油、鹽,可能出去吃一頓飯就吃回來了,但他還是覺得開心最重要。專家説健康生活更取決於心情
針對楊小姐的做法,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蔡紅琳表示,理念正確,但方法不可取。
“健康生活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心情愉悅,不能讓所謂的‘科學方法’影響了生活本身的快樂。”蔡紅琳介紹,楊小姐堅持的那一份清單,確實多多少少都有些科學來歷,比如食鹽攝入量,確實有些研究性論述裏面認為成年人食鹽攝入量以6克為宜,但並不是超過這個量就代表有害。蔡紅琳認為,對普通人來説,只要遵循平時正常的口味,少吃腌菜,就可以不用太介意食鹽攝入過多,總體食鹽攝入不過量,也就不用擔心碘元素攝入過量。
至於蔬菜切好之後不能沖洗、否則會損失維生素的説法,蔡紅琳也覺得沒必要嚴格執行。“炒菜本身也會損失維生素,但是目前老百姓生活水準不缺乏維生素,只要進食蔬菜本身夠量,損失的維生素都能補回來。成年人一般每天喝1200毫升水就行,也就是兩瓶礦泉水,感覺不渴為好,晚上喝幾口就行,不能睡前喝一杯,影響睡眠。”
蔡紅琳建議,這些科學膳食的方法,對於普通人來説,沒必要嚴格按照條條框框的數據執行,只要覺得生活習慣沒有特別過分的,就不用刻意調整。如果確實有部分身體指標異常,可以針對性微調,但不能一下子制定好幾條,要求從某一天開始同時執行。
“可以從某一條開始,用一個月、半年為週期,慢慢調整。否則,一下子弄這麼多標準,完全把生活習慣全部打破,人過得難受不説,對身體也不一定好。”蔡紅琳認為,楊小姐在具體方法上陷入了偏執,太過於糾結,應該循序漸進,以免因為小事而彼此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