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新”姿態
——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
有媒體這樣分析未來五年中國肩上的擔子:要完成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平均每個月都要完成110萬以上的貧困人口脫貧;經濟改革走入深水區,如何拿捏資源、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培育和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依然是中國需要探索的問題。
同時,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減弱、人口老齡化加劇,中國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體系也亟須健全完善;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建設等,也需要各地的活力與創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的會議強調,“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會議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
新華社發
六個必須
——將以“六個必須”為引領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指出,“十三五”畫卷,將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個必須”為引領,鋪展開來。
這“六個必須”是7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包括“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必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必須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以及“必須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
人民日報的文章認為,“六個必須”分別回答了“發展為了什麼”、“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以改革促發展”、“如何規範發展”、“發展如何對接世界”、“發展需要怎樣的政治領導”等六個問題。
文章進一步眺望了“十三五”畫卷:“中國製造2025”推動工業製造業轉型升級,打造“製造強國”;“網際網路+”推動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新技術新概念新業態方興未艾;城鎮化目標激發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激活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