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增先減
以壯士斷腕之心,淘汰低效落後産能
煤炭,一個讓山東又愛又恨的詞眼。
山東是産煤大省,煤炭行業作為重要的支柱性産業之一,既在GDP增長上貢獻不小,又讓一些地方的經濟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騰飛。然而如今,山東的煤炭行業卻面臨“産的太多”和“貨不夠好”兩大尷尬。來自山東省煤炭工業局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全省煤炭企業累計虧損8.87億元,截至目前,全省約有90%的煤炭企業在虧損;今年1-7月,全省煤炭産量8610萬噸,煤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85億元,利稅11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37.8%和17.2%。一方面,全國煤炭市場整體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省內煤企“以量補價”的應對策略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産能過剩的壓力。
面對産能過剩帶來的寒冬,如何才能推動山東煤炭工業轉型升級?
建立煤礦退出機制,加快淘汰産能落後的小煤礦,提高煤炭品質,同時推進煤炭清潔加工高效利用,以“大削減”為前提的行業轉型成為大勢所趨。2013年,山東關閉煤礦16處,淘汰落後産能216萬噸,累計淘汰産能237萬噸;2014年,山東關閉煤礦13處,淘汰落後産能201萬噸,累計淘汰産能288萬噸。今年,全省計劃關閉小煤礦35處,改造升級小煤礦21處,所有名單已全部向社會公佈,淘汰和升級改造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
這樣大刀闊斧地淘汰並非只發生在煤炭行業。以2014年為例,山東省淘汰低效落後的煉鐵産能110萬噸、煉鋼60萬噸、焦炭40萬噸、鐵合金0.8萬噸、電石0.9萬噸、電解鋁6.4萬噸、銅冶煉1.8萬噸、平板玻璃80萬重量箱、造紙38萬噸、製革19萬標張、印染3.1億米、鉛蓄電池(極板及組裝)685萬千伏安時;電力行業關停小火電機組45.6萬千瓦;在棉紗、橡膠、醫藥、化工等行業淘汰了196家企業的落後産能。2015年,山東出臺《山東省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化解淘汰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等6大領域低效落後産能及設備,要求在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現有落後産能淘汰任務,2020年年底前制定實施省淘汰計劃。
壯士斷腕,成效初顯。截至2014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7.2%,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標識和節能産品認證等制度;2015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1.8%,單位GDP能耗預計降低6%左右。
欲增先減,淘汰並不意味著壓縮行業發展空間,而是為了在經濟新常態下主動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只有先做好了淘汰和改造落後産能的“減法”,才能為先進産能更好發展騰出土地、資源、環境和市場空間,在優化産業結構、推動轉型升級之路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