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取消存貸比監管有助於推動融資成本下降
一家銀行貸款投放多少,除了取決於自身經營能力外,還有受制于懸在頭上的“紅線”——75%的存貸比。
存貸比是商業銀行貸款總額/存款總額,銀行存貸比高,意味著銀行的盈利能力強。但銀行存貸比也不是越高越好,為防止銀行信貸過度擴張帶來的風險,現行商業銀行法規定最高存貸比例為75%。
“存貸比的取消是必然結果。”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作為銀行業的流動性監管指標,存貸比監管指標已經不適應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業負債成本不斷上行的現實,不能反映銀行業的真實流動性狀況,反而導致了資金的扭曲。有的銀行為了滿足存貸比監管要求,往往出現月末、季末“衝時點”、存貸款“大騰挪”等現象。
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這有利於完善金融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等貸款的能力。
央行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387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510億元,同比少增281億元。與此同時,儘管今年一季度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比為65.67%,但仍有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的存貸比接近甚至超過75%的監管要求。
恒豐銀行戰略與創新部研究員鐘華表示,取消存貸比將直接有助於中小銀行信貸投放釋放出更多空間。鋻於中小銀行信貸投放對象主要是中小企業,將有助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降低其融資成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崛起、直接融資增多等因素導致銀行存款增速放緩,受制于存貸比考核,銀行的貸款投放也相應受到限制。“與此同時,存款利率一直維持較高水準,銀行的負債成本高居不下,取消存貸比考核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推動整個社會融資成本下降”。
“目前商業銀行已經普遍商業化、市場化經營,在自擔風險的背景下,不必再給其發展戴上緊箍咒。”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正在逐步完善過程中,如果一些銀行因為盲目經營、無序放貸,在風險控制方面出現了問題,可以通過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儲戶資金安全。
曾剛認為,儘管取消了存貸比監管,但銀行業監管部門正逐步引入新的、更成熟的國際監管指標,完善對銀行業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