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提出“七區兩帶” 投入10億元保護文化遺産
最近,大運河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據了解,山東省現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座(濟南市、青島市、聊城市、淄博市、煙臺市、泰安市、曲阜市、鄒城市、蓬萊市、青州市),國家級傳統村落16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遺産項目153項。
徐向紅稱,山東豐富的文化遺産資源是發展文化旅遊業和文化産業的重要依託。“十二五”以來,全省對180余處遺存文物進行了搶救性維修保護,安排國家和省財政廳經費7億元,累計完成維修工程71項。曲阜“三孔”、泰山、蓬萊閣、劉公島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三年來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2000多萬人次,僅門票一項收入去年就突破20億元。
山東省根據全省區域文化分佈特點,打破現有行政區劃,提出了“七區兩帶”(曲阜、緇濰、泰山、黃河三角洲、半島、沂蒙、魯西等片區和大運河、齊長城兩條文化帶)文化遺産保護片區的戰略規劃,並結合城鎮建設規劃,制訂曲阜片區文化遺産保護規劃、“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建設規劃,集中開工文物保護88項重點工程。國家、省和地方配套累計投入資金近10億元,受益民眾超過500萬人。
齊魯網記者得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已進入立法程式,今年被省裏列為我省地方立法計劃二類項目,其《徵求意見稿》已經完成並面向全省徵求了意見。
該條例中明確指出,對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所涉及的建築物、場所、遺跡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城鄉規劃和建設中採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