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資訊産業部成立
1998年3月,資訊産業部成立。8月,公安部正式成立公共資訊網路安全監察局,中國的網際網路有了領導。這一年的北京中關村變成了網際網路公司廣告牌的海洋,路牌、站臺、公交、地鐵、報紙,到處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廣告。
一年後,被稱為“中國Mr Internet”的青年馬雲離開外經貿部,回到家鄉杭州,在家裏舉辦了阿里巴巴的成立大會。當初的18位創業成員籌了50萬元本錢,由“巨人殺手”馬雲帶領,開始了全球最大B2B網站的締造。
2000年——“網路泡沫”爆裂
1999年7月12日,中國網際網路又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中華網在納斯達克首發上市,這也是在美國納斯達克第一個上市的中國概念網路公司股。隨後,新浪、網易、搜狐、亞信、UT斯達康、空中網、TOM、掌上靈通、百度、攜程、億龍、前程無憂、分眾等紛紛上市。
2000年,納斯達克大盤暴跌,“中國概念股”一路走低,網易和搜狐攜手走進垃圾股行列,新浪市值縮水40%,股價一度逼近5美元的“生死線”。“網路泡沫”一詞被順勢提了出來。之後的一年,整個中國網際網路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2002年——新商業模式救贖“.com”經濟
經歷了“網路泡沫”的爆裂,中國網際網路開始進入理性耕作時代。就在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神話慢慢褪去之時,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完成了對“.com”經濟的救贖。比如手機增值服務,比如網路遊戲。
2002年堪稱中國網路遊戲的營收轉捩點,高達10億元的現金收入,使業內業外人士為之一震。不論網易的《大話西遊》,還是盛大的《傳奇》、第九城市的《奇跡》,個個都賺得盆滿缽滿。
經歷了寒潮的磨礪,網路的影響力更為與日俱增。
2003年,突如其來的SARS,讓眾多企業認識到了網上電子商務的獨立和便捷。2013年天貓“雙十一”的網購成交額達到了350.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