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各地金融機構出臺舉措 為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送便利

發佈時間:2023-01-04 16:46:00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牛志鑫

核心閱讀

近年來,各地金融機構出臺創新舉措,為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帶來便利:通過定制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産品等方式,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為新市民創業就業提供有力支援;加強監管力度,建立支付專用賬戶保障新市民工資領取;推出專屬保險産品,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未來,金融機構要加強宣傳、豐富供給,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國約有3億農村人口通過就業、就學等方式轉入城鎮,成為新市民。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就業,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不可或缺。當前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有哪些創新舉措?新市民獲得了哪些便利?記者進行了採訪。

金融服務量身定做、效率提升,為新市民創業就業提供有力支援

廣西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是國內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目前有2000多家商戶,從業人員1萬多人。據了解,該市場內超過60%的商戶都是新市民,來自廣東、安徽、湖南等地。于先生是其中一名創業者,他的店舖主要經營參類、八角等。“生意蒸蒸日上,日常經營週轉、緩解賬期壓力、應對原材料價格變動的流動資金需求越來越大。”他説。

金融服務量身定做,為于先生的生意加把勁兒。交通銀行玉林分行工作人員在走訪中藥港創業者過程中,向於先生推薦了專屬貸款産品“藥商快貸”。通過線上身份認證、資産評估等,半盞茶的工夫,于先生便通過了初審。3個工作日後,他成功獲得了50萬元貸款額度。此外,該貸款産品運用廣西“桂惠貸”貼息政策,預計可為于先生降低融資成本1萬元。

于先生的經歷不是個例。交通銀行相關負責人説,近年來,該行在信貸投向中加大對新市民創業的支援力度,結合新市民特點創新産品和服務,加強小微企業“首貸戶”拓展和信用貸款投放。

定制化的産品創新,為園區創業者帶去真金白銀。而加大金融資源向新市民集中行業企業的傾斜力度,則能為擴大就業發揮積極作用。

“標準化廠房投入使用,訂單量猛增,企業用工需求大大增加,我們新招聘了數十名外來務工人員,正擼起袖子加油幹。”山東益順木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趙德鶴説。

木業是山東臨沂市蘭山區的傳統優勢産業。近年來,當地大力推動木業轉型升級。益順木業在建設新廠房後,一度面臨100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蘭山農商銀行與臨沂市不動産登記中心進行對接,創新推出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産品“産業振興貸”,為園區企業提供融資支援。據悉,蘭山農商銀行通過加大對吸納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小微企業服務力度,帶動了超1萬名新市民就業。

通過加強資訊交互,金融服務新市民的效率不斷提升。安徽銀保監局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接入省工商企業數據庫,運用資訊科技及時獲取信貸“空白戶”資訊、精準服務。重慶銀保監局聯合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依託銀證大數據互聯互通平臺“金渝網”,開發建設數字普惠金融平臺——信易貸·渝惠融,平臺已歸集300萬戶企業信用資訊,發佈80款特色和區域貸款産品,為新市民創業就業提供有力支援。

為新市民提供更全面保障,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業內人士介紹,除了更便利的融資服務,金融機構在保障新市民工資領取、更好防範意外風險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新市民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有了‘豐收卡’,工資按時到賬,心裏就踏實了!”從湖南老家到浙江紹興市從事建築工作的張成龍説,在紹興恒信農商銀行幫助下,他領到了人生中第一張工資卡。

建築業是新市民較為集中的行業。為更好保障建築工人工資發放,恒信農商銀行上線浙江農信工資支付監管平臺,通過與城建部門資訊共用,第一時間掌握轄內建設工程開工情況,開設農民工工資支付專用賬戶,並實現分賬管理及批量代發,保障農民工工資準時足額發放。該行組織開展金融服務進工地(廠)活動,到府為新市民批量開卡。

開戶、辦卡等看似事小,卻也能通過優化流程為新市民帶去便利。工商銀行推出個人結算賬戶簡易開戶服務,通過資訊告知承諾制解決新市民暫不能提供輔助證明材料難題。郵儲銀行為新市民推出“U+卡”,對跨行轉賬手續費、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服務費等進行減免。

便利了開戶、辦卡,還要增強新市民抵禦風險的能力。平安人壽為快遞小哥等靈活就業人員及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線上問診、掛號預約協助等服務,節省跑腿時間。新市民如擁有平安壽險保單,平安人壽還可根據客戶臨床病症以及就診時間、地點等需求,推薦和預約專家為其提供門診醫療服務,幫助新市民更充分、更便捷地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太保産險上海分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積極推廣建工安責險,為建築行業工人提供施工安全保障;承保外賣員、快遞員僱主責任險及意外險,保障快遞人員人身安全;並推出相關産品,在傳統家財險産品上疊加承租人責任、租金損失、臨時租房津貼等責任保障。

提高新市民群體金融素養,有利於新市民規避詐騙風險。泰康人壽重慶分公司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開展多項宣傳活動,開辦建築工友課堂、計程車流動講堂等科普宣傳活動,提升新市民識別與防範金融詐騙的能力。

通過供給創造需求,為新市民提供更好服務體驗

近年來,各地積極細化具體落地措施,金融機構創新推出專屬産品,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相關金融服務仍處於探索實踐階段,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精準性。

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説,一些新市民對金融産品了解不多,甚至比較陌生。金融機構要多加宣傳,增加供給,豐富品種,提供多樣化選擇。通過供給創造需求,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現很大差異。城市創業人員、新就業白領和快遞服務、建築工人、家政安保等人群的金融需求不盡相同,同一群體在不同城市的需求也很不一樣。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細分客戶、細分市場,提升服務精準性。”肖遠企説,例如,針對創業人員的擔保貸款、針對快遞和建築工人等靈活就業人員的各種保險産品等,都需要有足夠個性化的設計和安排。

進一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質效,離不開金融領域與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合作。專家表示,新市民群體個人信用資訊往往比較欠缺,這是其獲取金融資源的一項阻礙。對此,應著力健全數據共用機制,破除數據壁壘,為金融服務擴面提質打下更好的基礎。

青島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説,應堅持多方增信破解資訊不對稱難題。充分發揮各類信用資訊平臺作用,在切實保障資訊安全和新市民權益的前提下,加強信用資訊共用整合,深化大數據應用,綜合運用新市民社保、稅務、住房公積金等數據,創新優化融資模式。同時,積極發揮地方政府引導作用,協同解決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中的難點、堵點,確保新市民金融服務政策有效落地。

此外,還應持續激發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主體作用。“比如,對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新市民群體是重要的服務對象,應充分應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對新市民進行精準畫像,創新對新市民的信用評價方式,針對新市民不同類型消費等需求推出期限靈活、額度和費率適中的産品。”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

專家指出,金融機構還應做好新市民金融消費者教育,引導新市民理性投資消費,幫助新市民做好財務規劃和財富管理,增強應對收入波動等突發情況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有溫度的服務,讓新市民更充分地融入和享受城市的美好生活。

本報記者屈信明葛孟超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4日第 13版)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