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創新型人才追求事業的理想之地”

發佈時間:2021-04-13 09:12:39 | 來源:人民網 | 責任編輯:牛志鑫

“中國秉持開放態度,重視創新,重點學科的科研環境非常理想。”德國物理學家霍迪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持續改善科研環境,科技人才不斷涌現。中國科技進步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對世界科技發展也“大有益處”。

霍迪曾任德國物理學會電漿體物理分會主席、亥姆赫茲學會重離子研究中心科學委員會成員及電漿體物理研究組組長。自2008年以來,霍迪先後與多家中方研究機構建立和保持了緊密的合作,多次在中國重離子加速器大科學裝置上與中國學者開展聯合實驗攻關,取得了基礎科研的創新和突破。2017年,霍迪作為全職教授加入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因其在促進中外交流合作方面的貢獻,霍迪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霍迪注意到,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提出要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科學不著眼于短期經濟效益,但至關重要。”霍迪認為,中國注重加強基礎科學等領域的投入。“中國天眼”、“人造太陽”、新一代光源、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等大科學裝置,建設投入大、週期長,瞄準的是基礎研究和前沿科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惠州建設“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中國科學家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國際一流加速器裝置的規劃並啟動建設,預計在2025年建成。“屆時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將紛至遝來,我也會建議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同事前來,借助這些重大科學裝置儘早開展相關實驗。”

2006年,中國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積極推動國際大科學合作。不久前,“中國天眼”正式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都可以線上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霍迪十分讚賞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開放合作態度,“如果沒有國際交流,科學的步伐將會放緩”。

在眾多學術交流場合,霍迪結識了不同領域的中國科研工作者。霍迪説,他從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看到了中國不斷鼓勵創新的成果。“如今,無論是我所研究的物理學領域,包括量子光學、核物理、高能物理等,還是天文學、天體物理學、航太學領域,中國都是創新型人才追求事業的理想之地。”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霍迪精心指導一批批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霍迪説,和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的年輕人一樣,中國年輕人思想開放、精力充沛,對科學研究充滿熱情。他還觀察到,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科學工作中。“這種包容開放的環境將會給科學發現帶來不一樣的視角”。

2000年,霍迪隨團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那是他第一次來中國。“站在碼頭向對岸的浦東眺望,還能看到那裏的稻田”,回想起20多年前的場景,霍迪感慨于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沒人能想像到後來的發展!”

文章來源:人民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