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楊志明:加快技能人才發展是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發佈時間:2021-03-08 13:31:02 | 來源:中國勞動學會 | 責任編輯:牛志鑫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1年重點工作,其中要"拓展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範圍,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完成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三年行動目標,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製造品質。" 

中國是個技工大國,技能人才已經超過2億人,佔就業總量的26%。但是,高技能人才僅5000萬人,佔技能人才總量28%,這與德國、日本等製造強國高技能人才佔到50%尚有較多差距。加快技能人才開發是我國提升現代産業工人技能素質、打通經濟“雙迴圈”新發展中人力資源升級“堵點”的關鍵一招,激活蟄伏的國內巨大人力資源市場潛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與促進高品質就業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入高技能人才引領的“技工時代”,促進穩就業將有新的提升,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滾動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開發多層次技能人才更顯重要和緊迫。

新技術革命使新業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和傳統産業“有中出新、日新月異”交織演進,與經濟高品質發展合力推動勞動領域發生趨勢性的新變化。一是勞動力需求上,由數量轉向品質,新增農民工一半以上來自貧困地區,勞務輸出正由體力型快速向技能型轉變。    

二是勞動力供給上,新成長勞動力由無限供給走向有限供給。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比上年減少517萬人,下降1.8%。去年三月用工高峰以來,不少地方採取防疫與"硬核復工",凸顯農民工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蓄水池”。今年外出農民工多數就地過年,復工早、上崗快,從總體看,就業招工兩難的結構性矛盾正在向招工難為主發展。勞動就業形態上,一大批新生代勞動者投身到快遞、送外賣、網約車服務、尋呼服務、家庭服務和網路行銷服務等現代服務新業態。2019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佈了38個新職業,例如人工智慧訓練師正將改變生産線上的枯燥勞動,裝配式施工員將吸引新生代勞動者投身建築業,網約配送員給快遞小哥新的稱謂,健康照護師激勵著從事家庭服務人員技能提升,這些新職業正在增加新生代勞動者工作興趣、甚至感到勞動的快樂。

工業化時代分工越細越能提升效率,網路化時代越能融合越産生新效益。加快技能人才發展需要創新發展理念,注重對技能人才的人力資本投入,以開發新職業、掌握新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增量,帶動高技能人才佔比的提升,使高技能人才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堅持“多勞多得”、鼓勵“技高多得”,以體現技能作為生産要素的投入回報,提高技工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充分釋放新職業的勞動魅力,進一步實現“體面勞動”。以工匠文化為底氣,以構建工匠制度為基石,以讓大批工匠出彩、提升中國製造品質為目標,著力於弘揚工匠精神,讓農民工等産業工人,感到學技術好就業,學好技術多增加收入,掌握技術絕活可出彩人生,使掌握高技能的優秀“藍領”人才、農民工企業家率先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促進穩就業需要有突破性的舉措:

一是推動就業優先政策與技能提升政策協同發展,研究十四五國家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發展計劃,鼓勵技師、高級技師向省(市、區)級技能大師、國家級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的高技能人才提升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未,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發展到150O個,省(市、區)、市級大師工作室發展到1萬個,形成聚集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的"小集群"、構建高技能人才發展的支點,帶動大批技能人才開發,支撐經濟高品質發展。

二是創新技能人才培育機制,發揮大企業開發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和“頭部”企業在産業技能提升的引領作用,鼓勵超大型企業建設“技工航母”,加快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積極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度,探索中國特色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

三是建立以賽促學新機制,比照"奧運會、"全運會",通過世界技能大賽和國家、省、市、縣技能競賽,層層發現和選拔實踐中掌握高技能的傑出、優秀人才,給予相應的職業技術職稱和職業技能等級,使不少"無學歷"卻在實踐中勤學苦練"有技能"的人才脫穎而出,有效解決不少地方、不少行業實際存在的"有技無證"問題。

四是加快學歷、技能“雙證制度”在技工學校、技師學院、職業院校落地,使一大批"科班出身"的知識應用型、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的新工匠逐步成為中國工匠大軍的中堅力量。

五是打造技能"人才雁陣",形成高技能人才引領的多層次技能人才隊伍。企業設立首席技師,專職"把關",打造精工細作的高品質産品和精細化服務。在學習新技能中,同時注重傳承中華優秀技藝傳承,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技術院校和有影響的企業聯合設立非遺專業和非遺學院,企業大師兼職學校教授、講師,進校園登講臺,使中華民族優秀技能代際相傳。

六是鼓勵先進製造業大企業設立科研學徒制,重點對精密製造、機器人、人工智慧、區塊鏈工程等崗位,採用“先招崗、後培訓、邊學習、邊工作"的工學交替方式,創新高技能人才開發。

七是構建技能人才發展"立交橋",加快貫通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評價,使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程師、工程師享受同等待遇、一樣受到尊重,在全社會樹立起高技能人才標桿。

八是加快新職業開發和新技能培訓,近年來列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新職業,順應著激發新生代勞動者的擇業興趣的取向,需要加大新職業技能培訓投入和扶持力度,將去年防疫與復工穩崗中採取"以訓代工"等行之有效辦法上升為中長期的技能培訓政策創新,加快吸引新生代勞動者進入先進製造業和新型建築業,逐步扭轉部分製造業、建築業技能人才"青黃不接"狀況。

九是建立全國性、綜合性、權威性的技能人才宣傳和開發平臺,構建中國工匠網,讓數字化在振興技能人才發展中産生超乎預期的效果,在國家層面舉辦高技能人才高峰論壇,帶動影響全國活躍技能創新的研討。

十是設立國家技能日,研究中華技能文化,鼓勵傳承與創新結合、技術與藝術結合、經典與時尚結合,使中國工匠精神守正出新,營造全社會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

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使技能人才作用凸顯,釋放數字化"抗疫紅利"給大規模培訓技能人才提供了廣闊空間,經濟高品質發展使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楊志明: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文章來源:中國勞動學會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