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科技系統在貧困地區建成1290個雙創平臺

發佈時間:2020-12-29 09:38:5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責任編輯:牛志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3日訊記者佘惠敏報道:國務院新聞辦12月23日下午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科技助力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科技扶貧是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凡是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徐南平表示,我國深入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

“點”上全力推進定點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在江西井岡山、永新,四川屏山,陜西柞水、佳縣等5個定點扶貧縣累計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等科技項目250余項,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約8.6億元,培訓基層幹部、技術人員等8600余人,選派15名後備幹部赴定點扶貧縣挂職,不斷提高定點扶貧縣科技創新能力和産業競爭力,5個定點扶貧縣全部實現高品質脫貧摘帽。

“片”上合力推進片區扶貧。科技部會同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繫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推動片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通過“三區”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專項計劃累計投入經費近5.2億元,支援片區五省一市選派科技人才2.75萬名,培訓5211名農村科技創業骨幹。

“面”上強力推進行業扶貧。科技部組織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投身脫貧攻堅,科技特派員成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科技系統累計在貧困地區建成1290個創新創業平臺,建立7.7萬個科技幫扶結對,選派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投入200多億元資金,實施3.76萬項各級各類科技項目,推廣應用5萬餘項先進實用技術、新品種。

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協主席朱有勇長期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竹塘鄉蒿枝壩村駐村扶貧,也是第一個把院士工作站建在最基層村民小組的科技特派員。朱有勇團隊推廣林下種植中藥材的科研成果,推廣後每畝森林可以産出6萬元到8萬元;針對當地熱帶河谷區有大量冬閒田的實際情況,推廣冬季馬鈴薯技術,一畝地一個冬天農民平均可以增收5000元,把冬閒田變成了扶貧田;針對邊疆民族地區群眾技術水準有限的問題,創辦了專家技術扶貧班,到今年已經辦了36期,培養1400多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外國專家局局長郭秉晨介紹,在科技部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援下,寧夏啟動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了“科技支寧”科技扶貧東西協作行動,引進推廣落地了一大批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為産業扶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這兩年正是在科技的支撐下,我們寧夏貧困地區的脫貧産業快速發展,帶動了貧困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從2015年的6818元,增加到目前的11450元,幾乎翻了一番,增收效果非常好。”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