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結碩果

發佈時間:2020-08-03 14:34:50 | 來源:人民網 | 責任編輯:牛志鑫

在一座城市的發展史上,總有一個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標注光陰的力量,銘刻前行的坐標。

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與“深圳文化創新2020”的衝刺收官之年在此交匯,讓人們油然而生置身改革史詩中的感慨,更有文化創新的豪邁。

“十三五”以來,深圳文化在新起點上的謀篇佈局,充滿了創新銳氣、蓬勃朝氣。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對紮實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強調要以新作為新擔當譜寫新篇章,推動文化強市建設再上新水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2015年底,深圳宣傳文化系統出臺《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以下簡稱“2020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致力於打基礎、謀長遠、補短板、強弱項,通過構建五大體系,努力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2020方案”,是一張展示城市文化未來的“規劃圖”,更是一張深圳文化創新發展的“施工圖”。方案最大特點是“實”,細分出153項具體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是一個創新點、突破口,並明確每一項任務的工作要求、牽頭單位、完成時間。“認準一個目標,構建五大體系,一年幹幾件實事,堅持數年,必見成效”的工作思路,引領“2020方案”落到實處、變為現實。

倏忽間,幾年前播撒的文化種子,迎來了收穫季,碩果纍纍。截至今年6月,153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了145項,完成率達94.7%,平均下來一年幹了30多件實事。

回顧文化創新之路,以“2020方案”為指揮棒奏響的文化交響曲氣勢恢宏,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正不斷提升“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軟實力,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今,跟隨文化創新的鏗鏘節奏,我們正在讀懂一座城市在文化之路上的遠大追求和執著堅守。

敲下“定音鼓”,城市精神體系凝心聚力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榮耀,千萬市民的驕傲。

7月17日,深圳舉行市文明委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動員大會,吹響了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的衝鋒號。

“2020方案”提出“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城市精神體系”,文明建設正是其中重要內容。深圳的文明建設注重“內外兼修”,不斷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堅持“六個以”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以法治促進文明,讓文明從“軟約束”變成“硬約束”;以機制保障文明,推動文明創建常態化開展;以科技助推文明,為社會文明進程裝上“加速器”;以文化滋養文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共建共用文明,讓市民成為文明的傳播者、踐行者、受益者;以傳播弘揚文明,創新內容方式講好文明故事。

文明的嶄新路徑,引領文明之城闊步行進。2017年,深圳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2019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深圳的成績大幅度提升,得到中央文明辦的通報表揚;如今,深圳正朝著“六連冠”的目標邁進。

傳遞核心價值,錘鍊城市精神,深圳依託城市精神體系的建設,敲下“定音鼓”,持續凝心聚力——

思想,是指引前行的明燈。深圳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牢意識形態“方向盤”,確保城市意識形態領域平穩有序。

“學習強國”深圳學習平臺上線,實施新思想“首頁首屏頭版頭條工程”;首個理論研究網站“深思網”上線;首份《深圳社會科學》雜誌問世,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最新發佈的學術期刊關注度指數排行榜中,該期刊在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位列第三;2018年、2019年分別有兩批共15家機構被評為深圳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帶動深圳社科領域學術發展……不斷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城市文化的核心是城市的精神,它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和價值導向。近兩年,深圳正在概括提煉“新時代深圳精神”,為城市精神體系的建立標注嶄新的坐標。時隔十八年,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的“新時代深圳精神”呼之欲出,外樹形象、內聚合力,它將使這座城市在邁進新時代的征程中面容更加自信、步履更加矯健。

城市精神圖譜的構建,需要城市文明內涵的積澱,也需要有高遠的學術文化理想。

在深圳,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澆灌學術創新的沃土,在文化創新的實踐中,深圳打造了一批新的學術平臺,讓一批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理論成果出爐。《深圳改革創新叢書》《中國道路的深圳樣本》系列叢書、《為什麼是深圳》等一大批社科成果,驚艷了國內學術理論界,使“深圳經驗”插上了理論的翅膀。

實踐呼喚著理論,理論需要學術名家。近幾年,深圳針對自己的短板,實施“學術名家計劃”,以各種方式聘請國內外一大批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擔任深圳的“特約研究員”,“聚天下之英才為我所用”……一系列優秀學術成果通過理論創造與觀點引領,成為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學理支援和智力支撐。

描繪“新畫卷”,文化品牌體系色彩繽紛

一張白紙,可以描繪最新最美的畫卷。

特區建立40年來,如同一張白紙描畫出的美麗圖景,經濟科技勾勒了特區的線條,文化藝術塗抹了城市的色彩。

“2020方案”實施以來,文化藝術為城市帶來了濃墨重彩、氣勢磅薄的文化新氣象。

氣象之新,在於文化品牌之花開四季。

“2020方案”提出“創新城市形象標識,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的文化品牌體系”,作為落實這一要求的重要項目,深圳2017年率先在全國首發城市文化功能表,迄今已連續三年發佈。

一份文化功能表,不僅是彰顯城市文化自信的“推薦表”,更是滿足市民文化嚮往的“承諾書”。文化功能表中大多數是新創立的品牌活動,比如“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深圳書展、深圳舞蹈月等。幾年來,深圳新增的重大文化品牌活動達18個,歷經“從無到有”的精心設計,閃亮登場,既是文化品牌的增量,更代表了高品位的品質。如今,城市裏一年四季上演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動達30多個,構築起深圳人“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推動深圳日趨成為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形象開放時尚的文化高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特別顧問班德林連續兩屆來到“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現場,他説,“音樂季”為新興城市的文化發展樹立典範,深圳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乃至全球文化交流發展做出了特別的貢獻。

氣象之新,在於文藝創作之精品迭出。

去年11月4日晚,北京國家大劇院。這座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上演了由深圳市策劃創作的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一部部精心打造的深圳文藝作品驚艷亮相,在重要歷史節點唱響“深圳好聲音”。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7年與2019年,深圳分別有3部和4部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全省遙遙領先。深圳,已成為文藝精品重要的生産基地。

深圳的文藝精品為何屢獲大獎?從頂層設計到體制機制創新,從改革攻堅到推廣扶持,深圳的文藝精品創作已經形成了一套靈活可行的機制,為創作營造一流環境。每年,深圳都要舉辦全市文藝精品創作座談會,交流、研究、部署文藝精品創作工作,策劃一批批優秀文藝項目。為在社會營造尊重、推崇文藝工作者的氛圍,深圳積極開展文藝名家宣傳推廣計劃,舉辦“今夜星空燦爛,致敬深圳文藝名家”文藝晚會,王子武、胡經之、但昭義、祝希娟、馮剛毅、何煌友(已故)等6位文藝名家受到全城矚目。

氣象之新,在於院團改革之破冰啟航。

文藝院團,是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支撐力量。2017年9月底,深圳吹響新一輪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號角,探索新機制新模式新辦法深化院團改革:將粵劇團、大劇院、音樂廳重新劃歸市文化部門主管;組建市歌劇舞劇院填補空白;推動交響樂團與音樂廳、粵劇團與深圳戲院融合發展,建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為文藝創作釋放更大活力。

改革如“密碼”,解鎖文藝院團奮發圖強的內生動力,走出一條契合時代發展、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新路,向改革創新要作品、要影響、要效益。兩年後,三大文藝院團紛紛拿出了優秀的舞臺作品,深圳交響樂團的《我的祖國》、歌劇舞劇院的《追夢人》、粵劇團的《東江傳奇》……一部部原創作品,展示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文藝創作實力,見證著院團的成長蝶變,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高唱“主旋律”,現代文化傳播體系聲音嘹亮

疫情防控,不僅是一場阻擊戰,也是一場新聞戰。

凝聚人心是打響這場戰爭的精神力量,公開透明則是最好的社會穩定劑。上半年,深圳舉行了新聞發佈會、新聞通氣會、集中採訪等新聞發佈活動近200場,深圳的疫情發佈機制受到廣泛好評,還被多家媒體評為疫情資訊發佈全省“最透明”城市。公開、透明、高效的新聞發佈機制,是對民生熱點問題的回應,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象徵。

“構建以媒體融合發展為標誌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以“2020方案”中的要求為目標,深圳在媒體融合方面不斷創新前行。

在新媒體的航道上,深圳媒體正乘風破浪。

2016年,深圳報業、廣電、出版發行三大文化集團深化改革總體方案出臺。改革先從精減開始,“瘦身計劃”的實施,讓兩大媒體集團輕裝上陣。報業集團領導班子職數從17名減至11名,減幅達35%,集團本部由25個部門精簡為15個,減少40%;廣電集團領導班子成員由13人核減至9人,減幅31%,職能部門核減編制43個,縮減8%。

近年來,報業集團加快構建“一主報融媒體多平臺”的發展新格局,廣電集團推進組建“四大中心”,出版集團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不斷推進的改革為國有文化集團贏得發展的廣闊空間。去年公佈的國家新聞出版署《2018年新聞出版産業分析報告》顯示,在全國報刊出版集團總體經濟規模排名中,報業集團排名全國第七。深圳衛視收視率穩步上升,近期晚間黃金時段和全天時段排名首次達到全國第6名,《直播港澳臺》多次在同時段排名全國第一;深圳書城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文化品牌,各項指標躍居全國大中城市門店前列。

隨著“讀特”“讀創”“壹深圳”“全民閱讀APP”“掌上書城”等一系列移動客戶端的上線,隨著深圳11個區級融媒體中心全部掛牌運作,深圳網路輿論陣地呈現新面貌,深圳文化集團的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

在現代文化傳播體系構築中,同樣“乘風破浪”的,還有深圳在國內外的“能見度”。

在新的傳播格局下,深圳用新的方式與海內外溝通。去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落戶深圳。2016年5月9日,深圳英文網“EYESHENZHEN”上線,這是“深圳文化創新2020”中首個正式落地的項目。四年過去,該網站的訪問量已穩居國內城市英文網站訪問量榜首,深圳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全球知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公佈的2019“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城市”中,深圳位列第2名,體現深圳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斷躍升。

譜寫“合奏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贏得民心

在蛇口東角頭,湛藍海面映照著粼粼波光,光影的舞蹈與海浪的旋律令人入迷。這一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正是未來深圳歌劇院的所在地。

文化設施關乎城市品位和未來發展,更關乎民生幸福。2018年,深圳制訂出臺《加快推進重大文體設施建設規劃》,啟動規劃建設“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深圳歌劇院、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深圳創意設計館、國深博物館(暫名)、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自然博物館、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

在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將全部動工,構建城市文化新地標。同時,“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和一批市區級重大文體設施也已陸續啟動,掀起特區第三次文化設施建設高潮。深圳市政協委員王琛評價:“建設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標誌性文化設施群,將有利於提升深圳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對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彰顯現代文明之城具有積極影響。”

“構建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是文化創新的內在要求,也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民生福利。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給予政策、資金等全方位支援,大力推動“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建設,由市財政給予原特區外新建書城和中心書城維修改造工程總投資50%的資金補助,“真金白銀”推進書城書吧建設。迄今,深圳已擁有7座大型書城,最新建成的龍崗書城和龍華書城已成為市民追捧的文化打卡地,而遍佈各街道的簡閱書吧已超過50個。

如今,全市已有各類公共圖書館959個、1000多家實體書店,點亮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家園。未來,深圳將在全市十區(新區)建成10座書城、100個書吧,書城書吧將成為深圳人身邊的“文化客廳”。閱讀永恒,載體創新,深圳持之以恒推進數字閱讀,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

公共文化服務,與每個深圳人息息相關。

立法助力,文化深圳氛圍日益濃郁。深圳發佈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2016-2020年)》及《深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2016-2020年)》,明確市、區、街道和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標準;2016年4月,《深圳經濟特區閱讀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國內城市第一部以條例形式出臺的關於促進全民閱讀的地方性法規。

以立法為引領,以機制為保障,深圳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優質而均衡的文化服務,成為遍佈全市的“文化綠蔭”。

如今,每個市民享受“十分鐘文化服務圈”,深圳市51個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23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讓文化滲透入城市的每一個毛細血管。

吹響“集結號”,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強勢崛起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影響,深圳文化産業相關政策反應迅速,發力精準——深圳發佈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援文化企業健康平穩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組合政策著力幫扶文化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建設銀行深圳分行文化銀行先後推出“復工貸”“雲義貸”等專屬産品,出臺設置了還款寬限期、無還本續貸、結息週期調整等多項政策,穩定文化企業現金流;作為“中國文化産業第一展”文博會和深圳設計周即將轉戰線上舉辦,“網上文博會”與“雲上設計周”屆時將令人耳目一新……

順境中高歌猛進,逆流中更堅定步伐。

近年來,深圳文化産業以品質型內涵式發展為特徵,大力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加快文化産業轉型升級,從“深圳製造”邁向“深圳創意”“深圳設計”。

深圳是國內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設計之都”,如今,設計産業已成為深圳文化産業的重要支柱。據統計,深圳目前有6000多家較大設計企業和近20萬專業設計人員,設計産業每年産值約230億元,帶動工業産值數千億元,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佔全國較大市場份額。

作為城市文化功能表的一項重要活動,深圳設計周已舉辦了三屆,成為頗具時代引領性的設計品牌,與之配套的深圳環球設計大獎則致力於打造設計領域的“奧斯卡”——去年,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名設計師攜近5000件作品參展參賽,37個衛星展在全市開花,激發了整座城市的創意熱情和靈感,也進一步提升了“深圳設計”在全球設計領域的話語權。

“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等業態也在積極創新。2018年,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文化創意特色銀行啟動,增加文化企業授信額度500億元,制定金融服務方案重點支援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文化軟體等十大特色文化行業,對文創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化、精準化的金融信貸支援。

風雨兼程,才有風景獨好;不捨晝夜,才有星光璀璨。在這些繁榮的景色背後,是基礎性工作的推進、制度性建設的完善。精品創作機制、輿情分析機制、産業優化機制、人才引進機制、管理和服務機制,它們都是深圳文化藝術繁盛的沃土。

“2020方案”實施以來的五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對於疾步快行的深圳文化創新而言,卻是足以寫下恢弘長卷的一段雋永時光。一幕幕文化暢想,在一磚一瓦、一點一滴的實幹中成為了現實,讓我們不得不感慨時光的分量,不得不相信夢想的力量。

近期,《中國新聞週刊》《中國文化報》等全國性媒體推出重磅報道,深度觀察新時代深圳的文化發展,為“文化創新2020”實施後的深圳給予了新的定義——“東方文化新坐標”。

創新永不止步。“文化創新發展2020”結碩果,現代文明之城建設展宏圖,新一輪的文化創新事業已經在路上——7月22日,在深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領導工作小組會議上,《深圳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實施方案》審議通過,將構建六大體系,把深圳建成精神文明建設典範、國際時尚創意之都、公共文化服務標桿、文化創意産業先鋒、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以及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面向未來,新的文化圖景正徐徐展開,以夢想為帆,以實幹為槳,以“城市文明典範”為目標,深圳正在新的航道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記者韓文嘉)


文章來源:人民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