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創意産業發展春風得意

發佈時間:2020-07-21 09:47:08 | 來源:光明網 | 責任編輯:牛志鑫

從杯子、筆電、帆布袋等生活小物件由傳統樣式轉向創新設計,到遊戲動漫、影視音樂等網路視聽産業的迅猛發展;從出版業、博物館、非遺技藝在跨界融合中擁抱新領域,到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城市數字文創IP……近年來,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産品在全國遍地開花,不斷拓展著文創産業的發展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政策、經濟、社會、科技等條件的支援下,我國文化創意産業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在文化與科技等行業融合趨勢凸顯、文化産業內部結構調整升級、文化消費模式和需求發生變化的新時期,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全民消費文化意識的提升,文化創意産業總體營收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構建新型産業體系新的增長點、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增長極。

頂層設計引導文化領域發展態勢迅猛

為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確政策導向,優化産業環境。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5.8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調查顯示, 2019年文化及相關産業9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均實現正增長,其中新聞資訊服務、文化投資運營、創意設計服務分別增長23.0%、13.8%、11.3%。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文化領域發展態勢迅猛,在文化産業體量增大的同時,文化産業品質和效益也持續提升,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如今,在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提振文化消費需求的背景下,“創意創造價值,設計改變生活”逐步從口號變成現實。從東部發達省份到中、西部發展省份,文化創意作為一種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紅紅火火的文博會、創意設計周、藝術節等各類文化活動,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文化需求。

在成都,隨著音樂、遊戲等産業的不斷壯大,參加音樂節、看電競比賽、觀展等已成為市民習慣的生活方式。文創産業的發展關係到一座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經濟活力,文創企業也已經成為一股推動經濟健康長遠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成都文創領域年産值上億元企業有近百家,發展勢頭蓬勃。

“文創産業發展的目的,是滿足城市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居民文化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也有力地帶動了文創産業的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説。

跨界融合加速“文化+”戰略激活一池春水

2014年,《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標誌著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成為國家戰略。隨即,各省市紛紛出臺具體落地發展規劃。

“文化産業做大做強,離不開融合發展和創新驅動。提升文化創新創意能力,才能帶來‘1+1>2’的倍增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李河説,文化與國民經濟相關産業加速融合發展,“文化+”戰略正在激活發展的一池春水。

在政策利好不斷的大環境下,我國各行各業與文創設計融合發展的熱情持續高漲。現代製造業、消費品工業、旅遊、商貿、會展等産業與文創設計加快融合,創造出一大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文創産品,更有效帶動了各省市、各地區一批集文化傳承、文化體驗、文化欣賞、文化娛樂、文化交流為一體的主題旅遊與産業園區項目。

近年來,文博領域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創新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全國各地博物館推出的文創産品紛紛成為爆款。河北博物院開發的“朱雀銜環杯”袖扣、“長信宮燈”系列文具等,將文物元素運用於時尚生活用品;故宮博物院更是開發出“故宮口紅”“故宮面膜”等1萬餘種文創産品,讓600歲的故宮“年輕”起來。

對地方文創企業來説,當地豐富的本土文化就是其創新創造的獨特優勢。在鄭州高新區,一大批文創企業在碰撞融合中迅速崛起,助推中原文化産業發展,如河南文化品牌“豫遊紀”開發的日用品、家居飾品等百餘類承載中原文化的産品,成為了河南文創圈的標桿。

“黨的十八大以來,傳統文化在時代語境下的傳播模式不斷改進,與其他産業相結合,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鄭州高新區負責人説。

發揮集群效應打造生態鏈加速産業升級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中,首次將“數字創意”産業列為要重點培養的5個産值規模達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産業之一。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的高度融合是創意産業發展的大趨勢,而産業園區則成為了企業創新創造的集聚平臺。通過發揮文化創意産業園的集群效應,文創全産業鏈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助力文創産業加速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加強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和基地規劃建設,大力促進區域文化産業協調發展,推進資源整合、優化佈局和結構調整。在産業園區內,有文化創意設計企業,有高新技術企業,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資訊諮詢等仲介機構,還有從事文化創意産品生産的企業和在文化經營方面富有經驗的經紀公司等,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産業鏈環。

如今,全國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區:首都文化創意産業區;以上海為龍頭,包括杭州、蘇州、南京的長三角文化創意産業區;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文化創意産業區;以昆明、麗江和三亞為代表的滇海文化創意産業區;以重慶、成都、西安為代表的川陜文化創意産業區;以武漢、長沙為代表的中部文化創意産業區。

作為國內文創産業的“探路者”,截至2019年7月,上海市已經有137家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入駐文創企業2萬多家,並基本形成帶狀連片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上海市文創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園區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産業發展基礎,堅持聚焦重點領域和行業,形成了核心主導産業清晰、産業特色鮮明等優勢。

聚焦遊戲電競、音樂影視等數字文創産業細分領域,成都高新區也正打造瞪羚谷數字文創産業基地,推動“文創+”“科技+”融合驅動。“通過打造數字文創企業聚落,聚集與産業發展相關要素人才、技術、資金、市場以及其他服務,提供機會讓企業相互碰撞、合作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説。(盛利)


文章來源:光明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