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廣東製造”提升科技含量

發佈時間:2019-12-16 08:39:33 | 來源:新華網 | 責任編輯:牛志鑫

原標題:

創新賦能汰舊立新政策支援

“廣東製造”提升科技含量

瞄準高品質發展,廣東製造業不斷刷新著紀錄。

28.5秒——東莞華為南方工廠,華為P30手機“出生地”。從一塊電路板“變身”一台手機,要經歷什麼?主機板就要裝配1300多顆元器件,還有各種測試,包括“11.5小時的老化測試”的嚴苛考驗。雖然工序複雜,但一條生産線每28.5秒就能“吐”出一台手機。這是廣東製造的速度。

2人——順德美的集團智慧工廠生産車間,200多台機器人舒展長臂,靈巧舞動,場面煞是壯觀。蒸發器生産線,僅需兩名工人,産量在遞增、品質在提升。這是廣東製造的效率。

3項——珠海格力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無稀土磁阻電機領域3項電機專利授權給丹麥格蘭富公司,為全球節能減排提供技術支撐。每天誕生22項專利的格力,正與世界分享自主研發成果。這是廣東製造的高度。

更快了,更好了,更高了……走進南粵大地,我們對製造業的固有印象被時時顛覆。今年前三季度,廣東高技術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31.5%和55.9%。製造業以頂天立地之勢,挑起了廣東高品質發展的大梁。

關鍵核心技術要握在自己手裏

夜幕初降,珠海格力電器公司的車間裏忙碌依舊。車間一角,一台德國造進口精密加工機床,正與身邊一台格力造GAF500機床上演同臺競技的好戲……

沒人指揮、沒人操作,兩台機床操控著“手術刀”,對中央空調壓縮機用一級葉輪進行精密切削。

“格力造”率先交出了作品。20分鐘後,“德國造”也完成任務。經檢測,兩者都達到了誤差0.005毫米的精度要求,很快,這種核心部件將被安裝到製冷壓縮機上,成為大型中央空調的“心臟”。

“這臺國産機床比德國機床晚四年‘出生’,運用了更多新技術,精度和效率都有所提升,更關鍵的是,它是自主研發的!”看著自家“寶貝”取勝,車間主任唐華敏喜出望外。

製造業裏有個説法,生産設備“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一家空調企業,有必要花大價錢自己研製機床嗎?對此,格力有著自己的執著,“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培養自己的研發人才和技術,花多少錢都值得!”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説。

造空調的自己做生産設備,造房子的也開始研發建築機器人——

碧桂園集團的建築工地上,十幾米空中風聲“呼呼”作響,人要站穩都不易,幹起活來就更難。

外墻噴塗機器人卻不怕這樣的環境,大風中穩穩噹噹,有力擺動,精準完成噴塗任務。地面上,建築工人那雙習慣直接施工的大手,如今操作起遙控器同樣得心應手。

工地上的機器人可不是只能幹粗活,各種細活也不在話下:鋪一塊瓷磚,熟練工人要4分多鐘,機器人只需2分30秒;100平方米木地板,一個工人得幹一天,機器人2小時就搞定……成立僅一年多,碧桂園的機器人公司博智林已有26款機器人産品下線。

“我們的建築機器人,將力爭實現核心零部件全自主。”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裁朱劍敏告訴記者,從建築業跨界進入機器人製造,不僅可以解決安全和品質問題,還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4K電視産量約佔全國一半,5G産業産值約佔全國40%,工業機器人産量約佔全國1/5……憑藉從零開始的創新精神,廣東的先進製造和智慧製造已成氣候,形成新一代資訊技術、綠色石化、智慧家電等産值超萬億元的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拓展優化製造業發展空間

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空間有限……製造業遭遇的“痛”,廣東曾更早經歷,但在一心幹實業的廣東人看來,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再見了,東莞人的諾基亞!”東莞南城曾有一個諾基亞工廠,興盛之時,這裡是顯著的地標,連公交車站都以“諾基亞”命名,想去工作的人擠破頭。然而,隨著工廠關閉,人去房空,一片冷清蕭條。不少人心生徬徨:代工黃金期已過,東莞製造該向何處去?

幾年過去,東莞人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從“代工之城”走向“智造之都”。

諾基亞走了,華為來了。

走進華為東莞松山湖基地,夜色已濃,小鎮裏卻是一派火熱。辦公樓裏燈火通明,有的正伏案工作,有的圍坐一起討論問題,去餐廳吃飯的人們腳步匆匆。這座風景秀美的小鎮,聚集數萬名員工和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

今年8月,全球近6000名開發者和合作夥伴來到這裡,參加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一時間,松山湖成為全球矚目焦點。在華為帶動下,大量上下游企業在這裡安家。

騰籠換鳥、吐故納新,東莞製造業企業始終活力不減。今年,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東莞實現了製造業的逆勢上揚。前三季度,東莞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

如今,華為、OPPO、vivo紮根東莞,全球每4台智慧手機就有1台産自東莞,一個世界級的智慧終端産業集群正加速崛起。今年8月,東莞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個以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為主題的實驗區。

經過30多年高強度開發,發展空間嚴重不足成為廣東,尤其珠三角面臨的突出難題。廣東加大力度,對土地等供給側要素進行改革,為先進製造業拓展發展空間。

廣州劃定工業産業區塊,給製造業用地劃定“紅線”,力阻産業脫實向虛;

寸土寸金的深圳,整合出30平方公里産業用地,一次性打包推出,面向全球招商;

工業重鎮佛山市,推廣順德經驗,勇啃村級工業園改造“硬骨頭”,向低效土地要效益。

“沒有先進製造業,就沒有廣東的未來。”這些年,廣東舍得“輸血”,省財政投入130多億元,實施兩輪“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惠及3萬多家企業。

讓製造業輕裝上陣、逆風起飛

對於外部環境中的挑戰,外貿大省廣東自然感受頗深。既要前行,更要轉型,廣東製造業如何在逆境中實現高品質發展?

10月17日,第十三屆中國(珠海)國際辦公設備及耗材展覽會拉開帷幕。在納思達集團展廳裏,墨水列印的紙張被浸泡在水中,周圍的白紙早已爛掉,水卻還是清水,列印的畫面沒有一點掉色,這就是納思達百年不褪色的新型墨水技術。

出口業務佔納思達集團主要業務80%左右,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給公司帶來不小壓力,但針對製造業的政策扶持,卻讓納思達輕裝上陣、逆風起飛。

“多項政策紅利一起釋放,讓我們有更多資金和精力投向創新研發。”納思達集團財務總監陳磊説,僅深化增值稅改革一項政策,今年就為集團減輕增值稅及附加稅負擔1000萬元。

稅費負擔減下去,金融服務提上來。

今年春節過後,東莞市偉盛飲料有限公司因進貨需提前支付貨款,面臨短期資金週轉問題。“公司規模小,沒有抵押擔保,融資不容易。”公司負責人黃偉光説。

情急之際,黃偉光聽説有一種無抵押、純線上、放款快的銀稅互動産品,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辦理了相關授權。沒想到,很快就在東莞銀行得到100萬元授信額度,10分鐘後貸款申請完成。

“簡直是‘秒貸’!”黃偉光回憶起當時場景依舊很激動,“僅憑納稅信用,公司已成功辦理兩次貸款,手續非常便捷。”

“雲稅貸”“小微快貸”“科技雲貸”……廣東金融系統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融資效率,讓企業不僅貸得到,而且貸得快。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斷流向製造業。

“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外資十條”“金融十條”……持續不斷地強化制度供給和政策創新,將廣東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帶入海闊天空之境。

“製造業是廣東安身立命之本。”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表示,對於廣東而言,實現高品質發展,最重要的是抓好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廣東將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始終堅持製造業立省不動搖,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挺起廣東發展大梁。

“溫控看似平常,裏面大有學問。”松山湖畔的華為先進熱技術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正細心地為5G基站使用的25G光模組穿上電子陶瓷“外衣”。“光晶片通過發光來傳輸信號,要求光晶片的波長很穩定,如何實現呢?”實驗室工程師鄒天華告訴我們,他們選用了“上下陶瓷基板+中間熱電半導體材料”的熱電器件作為5G傳輸光模組控溫的主要手段。而在300多公里外的“瓷都”潮州,三環集團正是國內電子陶瓷的龍頭企業。陶瓷製造,這個綿延數千年的傳統産業,在5G時代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小小陶瓷“外衣”,折射出廣東製造業的發展大格局:先進製造業奮力向前,傳統製造業加速蝶變。深度融合、攜手同行,闖出一片新天地。(記者劉磊吳秋余許志峰賀林平)

文章來源:新華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