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俯身多解民之憂 一心只為民之利

發佈時間:2019-09-12 11:15:17 | 來源:中國雙創 | 責任編輯:牛志鑫

馬旭升生長于農村,他對農村有著天然的感情,對農業有著特殊的情誼,對農民有著貼心的關愛。伴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打響,他便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懷揣著百姓早日擺脫貧困的夢想,帶著重托與期盼,踏上了他的扶貧之路。

三年來,他走遍了四合隊村的每一個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間地頭,在晚歸休憩的農戶家中,到處都能看到這位扶貧幹部的身影,通過他的努力和奉獻,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生産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17年度2018年分別在全市、全省獲得脫貧攻堅獎,並授予2017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工作隊員。受命以來,他與全村村民心語相通,情之相融,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宣戰,全力搭建“鐵心橋”,探尋“致富路”,開啟了四合隊村脫貧攻堅的新征程。

摸清底子,把準尺子,認真幹

四合隊村座落在一條狹長的溝岔中,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山大溝深,梁峁交錯。“靠天吃飯、依河取水”是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他們多年的生存境況。到村裏的第一時間,他和他的隊友和所有扶貧同仁一樣,開始從早到晚的逐戶走訪調研,了解村情民情。當他第一次到一個名叫賀永軍的貧困戶家裏時,這戶貧困戶家的貧困狀況讓他很是震驚:3孔窯洞破爛不堪,其中2孔由於多年無人居住,已成危房,家中所有的東西也不值幾個錢。46歲的賀永軍23年前給自家打水井時,不幸受傷,形成高位癱瘓,除頭腦清醒且頭部可以活動外,身體其他部分都不能活動,身體消瘦的不成樣子。妻子在生下兒子7個月後,看到家庭的破敗樣子與其離婚,家中所有事情全由母親料理。“屋漏偏逢連陰雨”,不幸的是,他65歲的母親也患了宮頸癌, 22歲的兒子賀全全又在家待業。這樣一個不幸的家庭,看得讓人揪心,讓人傷感!瞬間,他對中央的“精準扶貧”政策有了全新的認識。

四合隊村轄四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47人,191戶,總面積5500畝,耕地面積2500畝。主要種植馬鈴薯,大豆,玉米,穀物等雜糧。現有貧困戶36戶90人。貧困的主要原因就是立地條件差,土地相對貧瘠,交通不便,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且老齡化嚴重,自我發展意識不強、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一直沒有形成適合本村脫貧致富的産業,加工業更無從談起。

建好班子,搭好臺子,帶頭幹

“先鋒作用發揮好,一名黨員一面旗”,“抓好黨建促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闡發的扶貧工作重要舉措。駐村以來,針對本村黨員年齡老化、思想保守、流動性大、帶頭能力弱等實際情況,他在全體黨員中常態化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堅持一個月召開一次黨員會,把村裏26名黨員分為5個小組,分別對應村裏的5個小組的村民和36個貧困戶,不定期的引導發展方向,解讀扶貧政策。同時培養致富能手和進步青年到黨的大家庭裏來,實施“領頭雁”工程,發揮帶動輻射作用。形成黨帶民,民牽黨的互融共進態勢。目前,三委班子和諧有力,黨員幹部團結向上,群眾民風淳樸,大家戮力同心、精準發力,讓黨支部成為“挖窮根”的戰鬥堡壘,讓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成為脫貧的根本保障。

結好對子,想好點子,努力幹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建檔整理材料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面對一堆又一堆材料,身心疲憊的他一時陷入了難以表述的消極狀態,長期從事辦公室文秘工作的他也一時難以承受如此繁重的工作壓力,當時雄心勃勃、毅然決然的那股勁一下像泄了氣的氣球。一天,一個叫呼建均貧困戶,看他們當時沒有固定吃飯的地方,於是叫工作隊到他家吃飯,早已吃膩了頓頓速食麵,他便欣然跟他去了,當看到他們對扶貧人的那股熱情和感激之情,他頓時感到“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的真諦。於是,一下又提起了精神,鼓起了勇立潮頭的豪情,又進入緊張而又繁忙的工作。

結對幫扶看似一項簡單的工作,但實際上很有學問,要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致貧原因和脫貧措施有針對性的結對幫扶,還要根據幫扶人的有效資源和行業領域與貧困戶找結點,這樣才會事半功倍。通過再次與貧困戶交流及多次會議研究,並與本單位的彙報溝通後,確定了本單位16位副縣級以上“一對一”的結對幫扶人,並制定相關扶貧制度呈送單位下發。隨後,同結對雙方面對面的研究制定了“1+1”這道幫扶課題。

喚醒腦子,找對路子,主動幹

村民整體受教育程度低,特別是在黨的扶貧惠民政策光照下,有少數老百姓出現了“得過且過、隨遇而安”的消極思想,還有少數貧困戶對來家的幫扶幹部很麻木,認為幹部比他更著急,出現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和不積極配合的怪象。通過反覆思考分析,他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是群眾封建保守,文化水準低,另一方面也是扶貧的宣傳教育不到位。

四合隊村裏有個蜂農,叫任靜雄,平時見了面或開個會,一般情況下跟你拉話,肯定凈是風涼話。又過了一段時間見了風涼話聽不見了,人也不多見了。他想是不是任靜雄家裏有什麼事了,他就找機會到家裏和聊天,聊天過程中任靜雄説:“他家的蜂莫名其妙的死了不少,最近也不知道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了,心情非常不好”,聽完這樣的話他很著急,因為任靜雄剛剛在去年腿上做了手術,不能幹重體力活,一家子全靠養蜂來維繫生活。回去後,通過個人關係聯繫了榆林學院的專家教授到村裏手把手的教如何養殖,如何護理。後來不但沒有再死蜂,還飛回來了不少。他組織駐村工作隊還幫其線上線下給賣蜂蜜,光前一段時間就賣了幾千元。後來再見了聊天或開會,漫無邊際的風涼話再也不説了,還經常探討要擴大養殖規模。

群眾是可愛的,他們有著這樣那樣的困難,也有著這樣那樣的想法。正所謂貧有百種、困有千樣。但只要有信心、有志氣、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古語説“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習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扶貧方式。基於這一認識,他把貧困戶樹立主動脫貧意識和老百姓的宣教問題擺上議事日程。並在村裏安裝了8個宣傳欄和30多個路燈宣傳牌,將移風易俗、村規民約、扶貧政策等進行宣教,還聯繫相關技能培訓機構,引導村裏有勞力的村民進行培訓,又通過組織聯繫了幾家企業,安置了幾位村裏的待業青年。其中,賀永軍的兒子賀全全被安排到榆林能投公司上班,這樣一來給他的家裏減輕了不少的壓力。再通過入戶或開小院會等方式給群眾交一些政策的底,講一些政策的精髓,跟群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交心談心,以此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經濟、精神“雙翻身”,“口袋”、“腦袋”同富裕。

平好場子,鋪好攤子,幫著幹

基礎設施滯後是四合隊村的短板,也正是因為這一短板,讓我親身體驗到了群眾生活的艱辛與不易。2017年8月的一天,清澗縣普降暴雨,四合隊村通往縣城的道路被毀。為了準時參加鎮上的一個會議,他請求村書記騎摩托車送我去鎮上,川路不通只能走山路,當摩托車在積滿淤泥山道上緩慢行駛時,突然從山峁上衝下來一股積水,將摩托車衝滑倒地,險些掉入十幾米的溝裏。在這進退兩難的路途中,他有了無限的感慨:“大山在這裡設下了發展的阻礙,歷史在這裡留下貧困的印跡,祖輩在這裡不知灑下多少辛酸的眼淚,扶貧的春風已經吹到了這裡,通過努力,我們一定會看到這裡的山青起來,這裡的人富起來”。想到這裡,他便狠下決心,“要想富先修路”,首先必須解決村裏生産道路和入戶道路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向各有關部門彙報爭取,共籌措了項目資金56萬元。為了節省開支同時增加村民收入,村民自己拉磚鋪路自己掙工錢,這樣下來不但硬化路的面積大了許多,而且讓每戶村民得到了實惠,增加了收入。就這樣千方百計的爭項目、爭資金、搞協調、促開工,先後為村裏爭取各級各類項目資金近700萬元,實施了村級陣地、文化廣場、幸福院、蔬菜大棚、環山道路、淤地壩改造、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村民們高興的説:“習主席領導黨的政策好,基層政策落到了實處,精準扶貧真是老百姓的大好事,我們感謝黨,感謝習主席”。這一個個扶貧項目,徹底的改善了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制好法子,定好框子,對標幹

近年來,儘管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程度的改善,但家風建設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視,甚至缺失“為人處世”的基本規則與操守。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以此喚起人們對於家風的記憶與溫暖。因為,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即“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為此,我省推行了“扶志六法”保障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

四合隊村是由呼家岔自然村和四合隊自然村兩個自然村組成,村風民情比較複雜。如何規範村民的日常行為,提高村民的素質水準,維護道德的底線,確實也傷透了腦筋,後來,馬旭升研究制定了《四合隊村“紅十條”》相關規定。並制定了村聯戶監督自治管理制度,本制度採取分組駕照式扣分制,全村共分為5個小組,每9戶或10戶為一組,每組一年總計100分,組與組、戶與戶之間相互監督。違反相關制度,根據《四合隊村“紅十條”》相關規定,扣除相應分數。凡違反“紅十條”規定積分達到30分的村民,以戶為單位,列入黑名單管理,考察期為三個月。考察期間,村支兩委對列入黑名單的農戶,不辦理任何相關手續,取消享受部分優惠政策的權利,直至黑名單農戶改正錯誤行為,經村民大會考察合格並同意消除黑名單後,方可繼續享受國家一切優惠政策和村支兩委提供的服務。自治管理制度效果顯著,目前村風民風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一天,村裏準備召開村民大會,村民王小寶和師永忠兩人在村委會因為開玩笑不當,引發爭吵,差點打了起來。事後,根據四合隊聯戶監督管理自治制度,馬旭升對二人進行批評教育,並扣除兩人相應的分數和相對應組的分數。兩人知道自己做錯了事,還影響了所在組的分數,自醒後兩人爭做好人好事,尤其王小寶為村民連著做了好幾件好事,不但掙回了自己所扣的分,還為組裏多爭了許多分,成為有錯就改爭做好人的典型。

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加油幹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扶貧的主動脈是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積極主動的發展産業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他們根據村情、民情、戶情實際,研究提出了“一體兩翼,多輪驅動,多點發力,全員覆蓋”的産業發展新思路,力求形成村級有特色,戶戶有項目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為了發展持續穩定的優勢産業,他動用了所有個人人脈和組織關係,通過他的執著和不懈努力,終於爭取到第一個集體産業項目-光伏産業項目。項目落地後,他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天天忙於場地選址、兌換土地、修進場道路等。那時,正是2017年的初夏,天氣開始升溫,一天下來汗流浹背,身心疲憊,回到住所剛準備美美的睡一覺,一陣電話鈴聲讓他再沒有一絲睡意。電話裏傳來媽媽緊張而又急促的聲音:“你還要不要這個家了,老婆生孩子你也不在家,你這算怎麼回事,現在在醫院裏,你趕緊回來”。放下電話,他直奔火車站,在回家的路上,家裏打來電話得知,生了一個兒子,母子平安,當時他真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當奔赴幾百公里的路程到了醫院時,聽著孩子的哭聲,看著妻子虛弱的神情,他再也控制不住一個男人的眼淚。孩子出生的第五天,為了解決村民與光伏電站的用地糾紛,他又回到的他的扶貧駐地。

為了進一步促進産業發展,他和他的隊友結合貧困戶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逐戶研究制定産業扶持計劃,幫助貧困戶發展産業。引導有協作能力的能人辦種植養殖合作社帶動村民發展,其他村民個體適宜種養,年富力強的培養技能外出打工,技能單一的發展公益性村級崗位,這樣多輪驅動,多點發力,相互帶動,全員覆蓋的扶貧發展方式,從多渠道滾動式的增加了群眾收入。

為了緩解群眾發展産業貸款難的問題,他搶抓政策機遇,積極主動與市縣等相關部門協調,在四合隊村成立了總額50萬元的村級互助資金,並將貧困戶全部納入其中,每戶群眾每年可貸款2萬元,這樣有效的緩解了群眾貸款難題,為促進村民個體産業發展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支撐作用。

三年來,通過他與全體村民的小突擊、大會戰,苦幹、實幹加巧幹的幹字精神,爭取了近500萬元的産業項目。相繼實施了投資140萬元200千瓦光伏電站項目、投資80萬元壩地改造項目、投資60萬元鹽鹼地填土項目、投資133萬元蔬菜大棚項目、投資80萬元現代化粉條加工廠項目,一個個産業項目,讓群眾的口袋鼓起來了,步子大起來了,心氣提起來了,眼睛亮起來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脫貧攻堅任重道遠。在總書記“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扶貧指引道路上,他可能只是一粒沙一滴水,但他堅信“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馬旭升將認真履行扶貧職責,將黨的扶貧政策落實到底,將幸福扶貧進行到底。

文章來源:中國雙創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