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志願者陳悅

發佈時間:2019-08-05 09:04:49 | 來源:中國雙創 | 責任編輯:牛志鑫

陳悅,女,漢族人,共青團員,天津市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法政學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2013年9月,為了兒時的理想她滿腔熱血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投筆從戎應徵入伍,成為了一名新時代大學生士兵。2015年9月,退役複學。2018年8月,她再次響應祖國號召,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

從小在她的心中有三個理想,當女兵、參加西部計劃、去撒哈拉沙漠看星星。

2013年,她19歲,大一在讀。學校裏進行徵兵宣傳,她得知女兵6月20號自行在網上報名。暑假期間,在沒有和家裏商量的情況下偷偷報了名。半個月後接到了武裝部的電話——體檢,這才告訴了她的父母。

“媽不贊成,但媽永遠支援你。”母親的話給了她堅持的動力。

經過一系列嚴格的體檢、政審、面試,最終分配到了雲南某炮兵部隊。初入部隊的她,面對從未接觸過的高強度訓練,每次跑步總是在最後幾名。但她一直以來對自己要求嚴格,在刻苦訓練之餘,又勤於思考。漸漸地3公里越野,她從女兵的及格線“17分20秒”,提升到了優秀標準“13分14秒”。

服役期間,她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士兵。列兵時,訓練認真刻苦,作風紮實嚴謹,話務員專業成績第一名。在2014年旅野外駐訓期間,加入10人“女子射擊隊”,並在戰鬥勤務骨幹集訓中被評為“神槍手”。同時,兼任旅廣播員,每天為全旅播報新聞資訊,並在本級單位報刊發表多篇新聞稿。上等兵時,對待各項任務都能高標準嚴要求的完成,對待新同志科學管理,張弛有度。

兩年,兵,成了。不負軍裝,不負榮光。

2015年9月,她退役複學,重返校園後,成績較入伍前有很大進步。同時,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尤其在創新大賽上,多次獲獎並獲得個人專利。2017年05月,在第五屆全國“triz”杯大學生創新方法大賽上獲優勝獎兩個;2017年06月,于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獲得實用新型個人專利一項;2017年11月,獲得第三屆天津市大學生創新方法應用大賽三等獎兩個。她還積極宣揚國防知識,鼓勵有志青年應徵入伍。通過自身影響,使一名學弟參軍入伍到新疆特戰旅,且一直保持聯繫,該學弟2018年9月退役,現已留疆工作。在參加2017級貴陽師範大學新生軍訓工作忠,擔任軍訓教官,深得學生和各級領導喜愛,獲得優秀教官。2018年4月獲得天津市濱海新區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

2018年,她24歲,面臨著再次選擇的分叉路口,她也曾迷茫,掙扎,混沌。再次翻出了自己曾經寫下的願望,看著列好的人生清單,她堅定的選擇了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是2003年江澤民主席提出來的。那時她只有9歲,對著電視裏的新聞,信誓旦旦的説:“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去支援西部,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8年8月7號,她如願來到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並在昌都市廣播電視臺定崗——記者部記者。

進藏九個月,她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由於過往的部隊經驗和社會實踐,也為她從事這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對她來説這其中最困難的是大項活動中的群眾採訪,因為不通藏語,很多的時候需要同事幫忙翻譯,給工作增加了一些難度。

2018年10月11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發生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湖水漲速較快,殃及了周邊大部分村莊、學校和鄉政府,昌都市市委、市政府立即指揮調度,她所服務的昌都電視臺也與中央媒體、自治區媒體一道前往災區,跟蹤報道災情最新情況。作為留守記者,她負責報道昌都市市委、市政府及各方力量對災區的救援支援和應急力量準備。10月14日,救災物資由昌都市應急物資儲備庫發往江達縣波羅鄉安置點,她第一次出鏡報道,在大雨中採訪了當地軍區領導,看著戰士們緊張忙碌的身影,想著曾經也是這其中一員,現在卻以另一種身份來加入搶險救災當中,心中感慨萬千。   

間隔不到一個月,11月3日下午,江達縣波羅鄉第一次山體滑坡點再次滑坡,較第一次相比,此次滑坡規模更大,危及範圍更廣,情況更緊急。接到險情報警後,當地政府立即反應,她與昌都市媒體一行于當日晚23點出發,前往災區。次日,于堰塞湖邊,出鏡報道災情實況,此條新聞在央視新聞直播間和央視晚間新聞中均有播出。第一次下鄉就上了央視新聞,對她而言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在整個15天的災情報道期間,她第一次與自然災害零距離接觸,第一次走進救災帳篷,第一次在藏東大地親密接觸農牧民群眾,第一次看到災難中黨員幹部的擔當作為。她被這一雙雙清澈的眼睛、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一次次真誠的感謝而感動。

截止目前,她共參加西藏昌都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昌都市兩會新聞報道、新春走基層、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系列報道等大項新聞及日常新聞報道,累計發稿180余篇。

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她時刻不忘志願服務精神,不忘黨和學校的教導。面對工作、生活、學習中的諸多困難,她都不畏懼、不退縮,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毅力去克服。

她説:“青春,是用來奮鬥的,而美好的未來就在這一次次的奮鬥之中。”

文章來源:中國雙創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