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李博:放棄40萬年薪的“傻”博士

發佈時間:2019-08-05 09:04:49 | 來源:中國雙創 | 責任編輯:牛志鑫

年薪40萬,還是畢業就降薪?

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

面對這些選擇,你會如何作答?

2019年夏天,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畢業生李博給出了他的答案——放棄東南部沿海大型企業的40萬年薪就業機會,回到家鄉廣西,投身基層,成為一名選調生。

不一樣的選擇:我要做選調生

工科男博士、知名大學優勢專業、從事前沿領域的研究、取得豐碩學術成果……對於即將畢業的李博而言,憑藉出色的表現和條件,待遇優厚、發展廣闊的就業機會如過江之鯽。“第一個為我伸出橄欖枝的是東風日産,開出的年薪是30萬,第二是個深圳的大族鐳射公司,年薪加起來有40萬+……”

然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這位從廣西農村一路走來的樸實小夥,卻給出了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答案,放棄北上廣深,回到家鄉,選擇從基層做起,哪怕工資還抵不過在讀博的補助。這樣的選擇,對於在北理工求學10載的李博來説,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人生決定。“一時的高薪,雖然可以改善我的生活,但是放眼人生,自己的價值怎麼才能實現?我想還是應該去祖國所需之處,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改變一方面貌,這樣才會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以我去過的廣西桂平為例,這裡有金田起義等一批優質的旅遊項目,但是在配套服務、基礎設施和對外宣傳上,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基層的現狀加上國家的大好形勢,就是我們大學生大有可為的舞臺。”選擇做選調生,李博並不盲目,大學期間,他不僅積極關注國家政策、家鄉的發展改革情況,還通過社會實踐深入基層調研,讓自己的理想更加腳踏實地。

雖然,李博在博士期間,就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但是臨近畢業他才向家人和朋友吐露了心聲。不出預料,李博的決定面臨的阻力不小。李博的家在廣西農村,家中四個孩子,兩個大學生,日子過得緊巴巴。懂事的李博,本科期間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並憑藉出色的成績,在國家和學校獎助學金的支援下,沒有向家裏要過一分錢,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成為家族第一個博士,被家人寄予厚望。“家人對我以後的路有過很多暢想,希望我可以財務自由、光耀門楣,但肯定不包括回鄉從基層做起。”在面對來自家人和朋友的不解甚至阻力時,李博並沒有動搖自己的想法,而是採取“分而攻之”,他與母親談、與兄弟姐妹談,做工作、表決心、談理想,“各個擊破”,最終獲得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援。

“訊息提供、考前輔導、獎金激勵、邀請選調生校友回校交流、行前座談、校領導看望選調生……,學校會為我們週到考慮,讓我做出投身基層的選擇,更加有決心、有信心。”在積極爭取家人支援的同時,學校為有志於報考選調生同學提供的一系列激勵與服務措施,更是貼心暖心,極大地解決了李博參加選調生選拔過程中的後顧之憂。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要在廣闊基層,用北理工踏實苦幹的精神,做出貢獻。”李博對“大志向”的堅守,迎來了同學老師和家人的尊重。

奮鬥成才:大學的“標準頻率”

十年前,歷經高考,李博順利考入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剛剛成為大學生的李博,帶著幾分羞澀和自卑,甚至在介紹自己的家鄉,也總是用“兩廣”替代還不是很發達的廣西。“大學是成長的最好時機,學習一定不能放鬆,要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這樣你才有能力去改變那些想改變的東西。”初入大學,班主任賈玉平老師的一席話讓他醍醐灌頂,也讓李博找到了北理工學子的“標準成長頻率”,自此勤奮成為李博大學生活的主旋律。

大學四年,李博成績優異,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唐南軍助學金、HORIBA ATS獎學金,還積極參加了科技創新競賽,榮獲第五屆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2013年,作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的李博,保送本校攻讀博士,師從北理工鐳射製造領域國際頂級專家之一姜瀾教授。治學嚴謹的導師,學術氛圍濃厚的課題組,讓李博如魚得水,更加奮發向上。讀博期間,李博更是成績優秀,發表SCI檢索論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發表期刊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3.325),與導師等人合作撰寫的綜述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影響因子:14.098)上,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

值得一提的是,“學霸”李博的大學生活,並不枯燥,熱愛體育運動的他,不僅擔任過學院學生會文體部長,更是學院籃球隊的隊長,博士畢業前夕,還帶領隊伍拿下了全校總冠軍。

求學十載,北理工濃厚的家國情懷,讓李博並未將自己圈禁在象牙塔中,而是走出校門,感受廣闊天地。從本科時期,李博就參加了北京廣西大學生聯誼會,讀博期間又擔任了北京廣西博士生聯誼會副會長,在這個平臺上,幫助同鄉,組織活動,深入調研,李博的能力得到極大鍛鍊,成為一名錶現出色的青年骨幹。

奮鬥成才,在北理工學習成長,讓李博從一名廣西農村青澀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世界眼光、學術功底紮實的青年才俊。伴隨著能力的提升,李博心中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思考更為深刻。“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簡單,改變一群人的命運難。”投身基層、服務國家的思想種子,在奮鬥學習、增強本領的土壤中,更加茁壯成長。

時代擔當:源自紅色基因

放棄高薪,投身基層,讓祖國大地成為燦爛人生的最美畫布,談到畢業之際的人生選擇,李博總是提到自己的“紅色基因”。

“我永遠都會記得那個清晨,張老師送我們上車去比賽,揮手時的模樣。”雖然已經過去7年,但李博仍會時不時想起那個北理工的通宵之夜。2012年5月,淩晨三點,萬籟俱寂的校園,在資訊教學樓4002教室,78歲的張忠廉教授,仍然在指導著李博和小夥伴們一點一點地調試著手中的創新作品。在第五屆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北京賽區比賽的前夜,年近八旬的張老師通宵熬夜指導的一幕,深深地感動了李博,也將一份嚴謹認真、踏實奉獻的北理工品格注入這位年輕學子的心中。那一年,李博和同學們憑藉這款名為《長征組歌》的作品以全市第一名優異成績進軍決賽,並最終獲得了全國第一名。

十年北理求學路,談吐之間,樸實的微笑,謙虛中透露著自信,李博是一位標標準準的北理工人。“低調、踏實、奉獻、進取,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而奮鬥……”當談到什麼是北理工的精神的時候,李博認真總結起來。北理工的精神,正是那種骨子裏的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將中國原創世界影響的鐳射製造新方法服務於國家重大需求作為使命。”這是李博對導師姜瀾教授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導師牽頭“增材製造和鐳射製造”等方向的國家中長期規劃和科技部等部級五年規劃10項,帶領團隊始終將中國鐳射製造保持為世界領先之一,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要作為使命,這种家國情懷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體現在一個個辛苦付出的實驗中,一份份字斟句酌的規劃中。

“聽到村民捧著哈達挽留扎西同學時,我深受觸動,眼圈都紅了。”2018年12月6日,李博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北理工第一書記”畢業生基層就業座談。座談會上,李博被那些戰鬥在西藏、廣西等扶貧一線的北理工校友們的經歷所感動,更加堅定了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想法。

初夏的北理工,草長鶯飛、綠樹成蔭,又是一年畢業季。伴隨著一場場畢業答辯的落幕,畢業生們全新的人生軌跡鋪展開來。“立大志做大事,在奮鬥的過程中發揚北理工精神!”面向即將到來的選調生生活,李博希冀滿滿。“我希望自己將來不負母校培育,造福一方,成為一名優秀的北理工校友!”

文章來源:中國雙創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