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專升本面試考察學生“創業夢”

發佈時間:2019-07-01 10:39:51 | 來源:新華網 | 責任編輯:牛志鑫

“為什麼選擇自媒體創業?你的項目接下來打算怎麼發展?”

“現在年輕人離不開手機,時間呈現碎片化,我們和大的視頻平臺合作共用,做一些年輕人愛看的短視頻。未來,如果能順利入學,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加入,在專業老師指導下,把準創業方向……”

專科畢業生薑珊近日通過了一場“特殊”的面試——安徽資訊工程學院2019年普通專升本考試,她覺得更像是經歷了一場“關於創業項目的答辯”。

如何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專升本考試,要招什麼樣的學生?這是安徽資訊工程學院近年來教學改革旨在探索解決的問題。安徽省教育廳鼓勵該校大膽改革人才選拔與培養模式,批准其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將創新優勢和工商管理教學結合起來,探索開辦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方向)新方向。

5月上旬,該校自主舉辦2019年普通專升本考試。其中,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方向)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各佔150分。在安徽省專升本考試歷史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創新。

“和傳統招生不一樣,我們這次主要看創業項目。”該校招生就業處處長黃武勇介紹,報考者不限定經管專業,有創業成績和創業志向的學生都可報考,但學生必須有創業項目計劃書,面試時要接受考官關於創業項目計劃的問詢。

據介紹,今年該校工商管理專升本最終錄取90人,目前正在創業且有經營執照的學生13人,佔錄取總人數14.44%,有創業意向的學生30人,佔錄取總人數33.33%,還有部分同學的項目計劃很成熟,具備孵化和創業的條件。

“據我了解,面試專家對學生很滿意,一些企業家對很多創業者和項目都感興趣,主動聯繫創業者。”黃武勇介紹,有的專家甚至感慨,“這哪是專升本考試,感覺像在招MBA的學員”。

該校管理工程學院執行院長劉冰回憶,面試過程中,很多學生的創業想法都讓評委眼前一亮。“有個孩子做‘輕沙拉’項目,解決了在校期間10個困難學生的生活費,面試時,他還談了食材配送、食品安全等問題,這個項目可直接在我校落地。”

“我們還在研究課程安排,既滿足創業者創業需要,也不影響他們在校上課。”劉冰介紹,學校還考慮採取遠端教學、自主學習、線上線下結合等靈活的教學方法。

該班在教學計劃中引入“夏季小學期”制度,6月下旬就已開學。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觀察課表發現,小學期將持續三周,每週至少有兩三個半天安排了路演課程,學生進行項目路演,面向全校招募願意進入項目的同學,進一步擴大和磨合團隊。

劉冰介紹,小學期開始前,學校已經對這批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了遴選與研究,提前確定學校可以為各個項目提供哪些服務。“我們還考慮學生畢業以後,項目如何發展,學校會幫忙對接孵化基地,幫學生走好後續的道路。”

“我們是一家農業公司,主要從事農産品種植與銷售,種植蘆筍、玉米、葡萄等作物。我是從大二時開始創業的……但資金不足,項目落地太難,都是創業路上的痛點。”該班學生周志華已是“手上有500畝地”的農業公司負責人,他坦言報考該校正是看中了科大訊飛的資源優勢。

作為科大訊飛獨資經營的民辦高校,安徽資訊工程學院天生有著創業基因,可以依託科大訊飛成熟的産業鏈,尤其是訊飛智慧語音與人工智慧平臺,鎖定最前沿的産業發展方向,為大學生創業者搭建平臺。

“希望公司未來可以和科大訊飛合作,從玉米做起,讓網際網路和農業結合得更緊密一些,讓優質農産品被更多人知曉。”對於項目發展前景,周志華充滿信心。

“在校學生創業很多是自發的,因而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面臨管理的技術瓶頸與轉型升級的壓力,只有通過‘再充電’,儲備新能力,才能找到解決方案。”該班一名同學向記者表示。

“這等於把全省範圍內有創業經歷的專科生集合在一起,教學模式上必須進行創新,融入創業真實場景。”劉冰介紹,今後會有上市公司高管及有企業工作經驗的導師給學生上課,“專業化”導師團隊、“實戰化”課程體系和“創新化”教學模式相結合,指導學生實踐。“及時了解學生要求,調整課程,並且對接爭取資金,解決學生的融資問題。”

“這次專升本考試經過省教育廳指導,立足學校特色和資源優勢,不打傳統牌。打個比方,給這批學生上財務管理課,就不能太理論化,應該按照企業的管理運營實操模式來教學。”安徽資訊工程學院校長吳敏表示,創新是學校實施“換道超車”戰略的關鍵,此次專升本考試形式的創新探索,是學校又一次大膽嘗試。

“這批新生不僅是招生方式創新的幸運兒,更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參與者,甚至是設計者。我們有理由對他們充滿更多期待!”6月24日,吳敏在該校2019年專升本新生開學典禮上説。(記者王海涵王磊)

文章來源:新華網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