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雷朝滋:“頂天立地”高校科技工作新舉措(四)

發佈時間:2018-03-29 13:58:58 | 來源:中國雙創 | 責任編輯:牛志鑫

   主持人:咱們教育部對推動新時代下,高校科技創新工作會有哪些新的舉措,咱們教育部科技司又會對支援創新創業工作有哪些新的考慮嗎?
   雷朝滋:按照十九大的要求,進入新時代高等學校科技工作也要有新的作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這是總書記講的。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教育部黨組也提出了要有奮進之筆,要實施奮進之筆行動。教育部對高校的科技工作也作出了新的部署。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我們為什麼要提出珠峰計劃呢,其實珠峰計劃這個含義非常明確,那就是要爭世界第一,因為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黨的十九大政治工作報告,對基礎研究講的這麼明確、講的這麼具體,這在過去好像還沒有看到過,在黨的政治工作報告當中就基礎研究講這麼多,提這麼高這麼明確的要求,我覺得這個是非同尋常的。所以我們高等學校必須要有所作為,因為高等學校是國家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也是我們高等學校的特色和優勢,也是高等學校肩負的國家使命,第一個舉措就是要在高等學校實施基礎研究的珠峰計劃。
   珠峰計劃主要圍繞“四大”開展:第一個是大團隊。在一些領域,要集聚、培育大的團隊。在一些學科,我們要建前沿科學中心。在這些領域,在這些學科,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從現在的跟跑並跑儘量爭取領跑。現在國家在推進“雙一流”建設,進入的有相當多的學科,但是這裡面哪些學科能夠儘快的進入到領跑位置,這就是我們珠峰計劃關注的重點,這就是前沿科學中心要關注的重點,這第一個大就是培育大團隊,建設前沿科學中心。

   第二個是大平臺。不管是建一流學科還是一流大學,都要有一些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創新大平臺。國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我們要做重點的佈局,要在高等學校進行培育。大平臺我們採取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爭取在國家層面立項建設,第二個層次就是要爭取省部共建,第三個層次就是高等學校自己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重要的基礎條件保障,研究手段的突破,是我們實現原始性創新、實現重大突破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第三個是大項目。在大平臺、大團隊的基礎上,培育大項目。有了大平臺、有了大團隊,就有條件來培育大項目。部裏在這方面要作出一些部署,特別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有一些大的項目的前瞻培育。
   第四個是大成果。有了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那麼産出大成果,應該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大成果的産出就不簡簡單單是科技成果的問題了,這個對“雙一流”建設,對創新型國家建設,對一流人才的培養,那是具有重大的帶動作用的。當然這些成果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包括國家的安全,都會是重要支撐。這是基礎研究,我們要實施珠峰計劃。
   二、開展高等學校服務國家戰略行動。大家知道這次十九大提出了七大戰略,應該説這七大戰略與高等學校都密切相關。我們前面提到的在高等學校實施的珠峰計劃是頂天的計劃,那麼開展服務國家戰略的行動就是立地的行動(頂天立地)。我們重點在一些戰略實施方面做了一些部署。



   比如軍民融合,因為習總書記講的軍民融合,與前好些年講的軍民融合在內涵、層次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我們高等學校在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中,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把高等學校定位為一個樞紐的位置。因為高等學校一頭連著軍,一頭連著民,要擔當起樞紐的重任。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教育部按照十九大精神已經開了會,做了專門的部署,我們很快要下發發展規劃,對工作進行系統的推進。
   還有就是“一帶一路”建設,高等學校也要肩負起重要的使命,要充當先行官的角色。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帶一路”倡議,是國家一個重大的行動。應該説現在在國際上也産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高等學校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的開展國際合作,特別是科技合作,包括合作辦學。在合作辦學當中科研也是提高辦學水準,提高人才培養品質一個重要的手段,所以這個方面我們也要發揮很好的作用。
   再一個就是雄安新區建設。千年大計,高等學校在雄安新區建設方面也要作出應有的貢獻,教育部也在考慮和河北在這方面加強合作、加強對接、加強溝通,來支撐雄安新區的建設。還有總書記提出的國家科創中心的建設,一個是上海科創中心,一個是北京科創中心,這都是國家中心、國家使命,高等學校在科創中心建設中也要發揮很好的作用。我們已經有了一些部署,我們和北京市和上海市都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學術影響的科創中心,高等學校要做出它應有的貢獻。
   還有鄉村振興戰略,農業院校已經行動起來了,以中國農大、西北農林牽頭的鄉村振興戰略聯盟已經成立。當然除了農業院校,其他院校在鄉村振興當中也是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的。第二個方面主要是開展服務國家戰略行動,我們簡稱為立地行動,“頂天立地”嘛。    
   三、推動協同創新。協同創新還是一個重要的創新理念,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的制度框架下,協同創新應該大力的提倡、大力的推進。協同創新也是組織科研一種非常好的一種方式,新時代高等學校的協同創新還要大力推進。
   四、科技支撐教育方面要有一些新的突破。應該説高校的科技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科學技術,特別是科技創新對教育科學的發展的貢獻還是不足的,支撐是不夠的,所以在新時代這個方面要有大的突破。
   在這裡我想説兩個方面:
   一個是教育資訊化。教育資訊化按照十九大的要求,教育部也提出了實施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教育資訊化主要是要利用資訊技術、網際網路技術來變革、創新我國的教育,包括辦學形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可能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教育資訊化本身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來推進教育的發展。可能不光是教育觀念會有大的轉變,教育教學流程都可能會再造,模式、機制都會有大的變化、大的創新。二個就是對教育科學研究的支撐。過去教育科學研究主要是社會科學的範式,我們覺得自然科學還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如何支撐教育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利用自然科學的手段推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特別是教育科學的交叉融合,促進教育科學的發展。現在對教育規律的研究,僅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去研究還是有他不足的地方,實證研究非常的缺乏。現在有了大數據,有了雲計算,完全可以讓教育科學,特別是對教育規律,對人的發展、對人的認知規律研究可以更深入一些,也可以提高這些研究的科學性、可靠性,這樣的話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可能就不再是經驗式的,就會更加理性、更加科學、更加可靠。在新時代這方面要有大的作為。
   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努力,今年已經在國家基金委增設了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的申請代碼,開闢了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穩定的資助渠道,這個可能會對我國的教育科學産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很多年以後回過頭來看,這個可能還真的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對於我國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對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可能會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五、新時代高校科技工作在科研育人方面要肩負起重要的歷史使命。科研育人應該説我們過去也在做,但進入新時代以後,這是中央對高校科技戰線明確提出的政治任務,是一個直接的任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過去在這方面應該説高校的教師也是自覺或不自覺的都在做,應該説在科研育人方面也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科技創新的支撐是最大的、最主要的。進入新時代以後科研育人不僅繼續要在培養創新精神、培養創新創造創業能力方面,發揮科技工作重要的獨特的有效的支撐作用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在立德樹人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在創新創業人才的價值觀塑造方面要承擔起重要的任務,因為科技工作把育人責任肩負起來,貫穿到整個科技工作的全過程,對於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報國情懷、民族的責任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專家説科研育人可能是最有效、最高級的育人形式,特別是在立德樹人方面,可能是其他的方式不可比擬的,有明顯的優勢。新時代高校科技工作要肩負這個責任。
   六、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要深入推進,特別是國家出臺的三大政策。我們要抓好落地落實,要真正讓政策的紅利釋放出來,要讓高校的教師、科研人員有獲得感。
   這裡我也強調幾點,一是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我覺得科研經費還是要強調回歸本源,回歸本質。科研經費就是科研經費,不要承擔科研經費以外的功能,如果讓科研經費承擔了本質以外的一些功能的話,可能就會帶來一些負面的作用,一些負面的影響。所以今後高校科研不要一講就是項目就是經費,要營造一個更加清新的、更加安靜的學術環境。我在很多場合講過,重利的學術環境首先是不利於原始性創新,靜不下心來,不大可能做出重大的原創突破。二是不利於育人。三是不利於合作。科研經費還是要回歸它的本質,它的功能就是支援科研的,其他的功能不要讓它承載,尤其是解決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待遇問題,不要直接和科研項目經費掛鉤,包括國家現在已經出臺的間接經費,科研項目的間接經費,學校應該統籌使用,不應該和具體的項目、具體的課題組掛鉤,這樣不利於營造好的學術環境。
   再一個就是成果轉化,大家都比較關注,中央也高度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既要強調發揮國家政策的優勢,要把政策用起來,保護科研人員的合法權益,調動積極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另外一個方面也需要強調,也要強調成果的轉化也是科研人員的使命,也是你的職責。我們承擔科研項目,科研經費是納稅人的錢,我們也有責任讓科研成果産生效益,回報社會、回報納稅人。所以我覺得也要強調使命感和責任感,不能單純強調一個方面。



   高等學校在科研人員待遇方面,要大膽的利用好現在出臺的一些政策。現在實際上允許對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學校可以大膽的去試,特別是對於優秀人員,骨幹人才,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這個是可以做的。
   在人員聘用方面,一定要按照市場經濟通行的一些規則,真正的實行聘用合同制。讓合同制真正的落實,不要讓一些人有合同沒有執行合同,還有的合同寫的非常的虛,這些都不利於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弄虛作假的學術風氣對學生影響不好。今後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都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七、高校科技工作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對高校科技創新的全面領導非常重要。高校科技戰線的同志們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化認識。新時代高校科技工作新的舉措,我大概談這七個方面。
   至於談到新時代,教育部科技司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會有哪些新的支援措施,會有哪些支撐,可能還是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首先還是在平臺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出臺新的措施,為大學生、為高校的教師創新創業提供平臺支援。今年就要啟動雙創示範園試點建設,要依託高校的科技園區,依託科研基地來建設雙創示範園,推動師生創業。我在前面也講到了,現在高校行之有效的辦法還是師生共創,現在成為一個重要的特徵,也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方式、一種有效的形式。
   第二個方面,我們還是要進一步的通過創新,包括推動成果的轉化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增強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水準,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要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要指導學生,教師自己要有這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實踐和經驗,這個非常重要。從科技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有這方面的優勢,在提高教師的能力方面要做出貢獻。
   第三個方面,我們還是要推動成果轉化助力師生創業。成果轉化首先就是轉化為教學內容,現在對學生進行雙創教育,我覺得科技成果轉化成教學內容,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能在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當中就會啟發學生創新的思維、創業的想法,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再一個方面,學生要去創業,如果沒有科技成果就很難實現基於創新的創業。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我是主張如果真正要休學創業的話,最好是基於創新的創業,而不是擺地攤。因為擺地攤可以畢業以後去擺,那是個人職業選擇,別人也不好説什麼。基於創新的創業就必須有科技成果支撐,沒有成果支撐就很難去創業。老師有大量的成果,在明晰智慧財産權的情況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帶著老師的成果創業,或者和老師共同創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想在這三個方面,還會繼續做好我們的工作:一個是平臺,建雙創示範園;第二是提高教師的能力水準;第三是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來支撐雙創,支撐創新創業,我就談這些。
   主持人:好,我們相信咱們國家的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一定會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對我們創新創業的支援也會取得越來越多的成效,今天非常感謝雷司長,我們的訪談就先到這兒,感謝各位網友,我們下次再會。
   雷朝滋:謝謝各位網友,各位網友再見,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


文章來源:中國雙創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