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一個“空心小鎮”如何成了“創客天堂”?

發佈時間:2017-12-18 09:43:59 | 來源: 新華社 | 責任編輯:牛志鑫

題:一個“空心小鎮”如何成了“創客天堂”?

新華社記者李力可、江毅

這是一個距離成都市中心約30公里的小鎮,整齊的高樓外墻上,創客公司的廣告鱗次櫛比,近2萬年輕的創客在這裡走上追夢之路。而3年前,因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轉型升級,這裡幾乎成為一座“空心鎮”。

這個小鎮叫德源鎮,而現在又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菁蓉鎮”。它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重生?

小鎮兩次“空心化”之痛

德源鎮是成都市郫都區一個農業小鎮。高鐵和地鐵貫穿郫都區,卻與小鎮無緣。由於交通區位較差,德源鎮被許多靠近成都中心城區的鄉鎮遠遠拋在後面,許多勞動力不得不外出務工。“人走了,這裡就成了‘空心鎮’。”德源鎮人大副主任羅曦説。

轉機出現在2010年。作為四川省承接沿海産業轉移的重大項目,富士康在成都高新西區出口加工區設立了産業園區,從事平板電腦、電子顯示面板等高科技製造。

離園區3公里外的德源鎮,成了生活配套基地,産業新城拔地而起,匯集了企業員工宿舍、生活配套等功能,最多時,曾有約20萬人生活在德源新城。

但産業的升級發展,讓德源鎮又一次“空心化”。因為富士康産能轉移以及智慧化設備的快速替代,德源新城的人口迅速從十多萬人減少到不足兩萬人。“再後來,就只剩當地拆遷安置的居民一萬人左右。”羅曦説。

小鎮上,不少樓宇閒置了,空蕩蕩的樓房成了甩不掉的包袱,怎麼辦?

把“空心鎮”打造成創客“家園”

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無數懷揣創業夢的年輕人投身“雙創”浪潮。成都市應時啟動了“創業天府”行動計劃,郫都區決定在德源新城打造雙創基地,並將載體空間命名為“菁蓉鎮”。

“選擇這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裡的閒置空間。”成都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蒲斌告訴記者,經過簡單的改造,閒置空間成為創客空間,原來的難題成了菁蓉鎮最獨特的競爭優勢。

蒲斌介紹,為了解創客們的需求和問題,菁蓉鎮推出了“菁蓉管家服務”,每天,由管委會工作人員擔任的“管家”會逐個走訪企業和創業者,了解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後分解到管委會和郫都區各部門進行解決和解釋。“通過‘政區合一’的問題聯動機制,我們形成了創業者政務服務綠色通道。”

同時,周邊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了推動菁蓉鎮持續創新的動能。

“菁蓉鎮周邊有19所高校和100多所科研院所,人才結構層次合理、科研實力雄厚。”蒲斌介紹,通過打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智慧財産權運營平臺,科研成果在菁蓉鎮將有機會迅速孵化為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

“創客天堂”加速跑

2016年5月,菁蓉鎮被評為全國首批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同年,又入選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截至目前,菁蓉鎮已引進孵化器53家、高層次人才46名、創客2萬餘人,聚集大數據、無人機、電子資訊等新興産業項目1757個。

目前,這個“創客天堂”已經開始加速跑計劃。“我們計劃引進一家社會基金管理公司,用好我們的天使引導基金。”蒲斌表示,這一工作將有望解決初創企業在天使輪、種子輪的融資難題。

在啟迪之星創客公園,負責人王俊告訴記者,啟迪之星將進行從“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功能轉變。明年4月,創客公園二期工程辦公樓投入使用後,這裡將能承載更多企業擴展發展的需求。

蒲斌表示,菁蓉鎮將依託周邊英特爾、格羅方德、京東方等世界500強企業,聚焦人工智慧産業生態圈建設。“我們將重點引進人工智慧領域相關人才和企業,特別是高端研發、管理人才和獨角獸企業,用全鏈條創業服務,讓人才和企業進得來、留得下。”


文章來源: 新華社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