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雄安新區:謀定而動 蓄勢待發

發佈時間:2017-10-09 10:09:03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任編輯:牛志鑫

對所有雄安人來説,9月9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上午,雄安新區第一份臨時佔地補償協議在容城縣馬莊村村委會簽署。當天下午,隨著新區建設“第一樁”深深扎入泥土,雄安新區全面建設拉開帷幕!

2017年4月1日,囊括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的雄安新區橫空出世。新區規劃範圍共涉及29個鄉鎮557個村125萬人,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未來,雄安新區將成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其發展定位十分明確,就是要“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

如今,雄安新區生産生活秩序正常,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新區建設大幕已啟。這片沃土,將與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構成京津冀騰飛的雙翼!

管控+修復,打造綠色宜居新城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雄安新區是其中的重要一環。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指出把首都的一些功能轉移到河北、天津去;2015年2月10日,提出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新城問題;2015年6月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規劃建設具有相當規模、與疏解地發展環境相當的集中承載地。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有關情況的彙報》,“雄安新區”首次出現在彙報稿的標題中。新區與北京、天津構成等邊三角形,距北京新機場僅約55公里。交通緊密相連,生態良好、開發度低、發展空間充裕,被視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選地。

今年4月1日,雄安新區臨時黨委和籌備工作委員會進駐雄安。為把新區建設這件“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做好,邀請30多位頂尖專家、46個規劃編制團隊、10個工作營、近300位專家和技術人員集中辦公,堅持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

目前,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尚未出爐,但雄安新區建設者已然心中有數——新區絕不搞土地財政!管住房價、地價,是新區建設的基石。

被任命為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之前,劉寶玲已經為籌備新區忙碌了一年,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按中央要求做好管控。從2016年6月起,新區規劃區域內,逐步實行房屋等不動産、規劃、土地、項目、戶籍的凍結。從“能停儘量停”“原則上凍結”,到“不增加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堪稱史上最嚴格。

如今,雄安新區城市發展的新思路清晰:變土地平衡為城市平衡;變政府爭利為讓市民獲利;變産權少數人擁有為社會共有。政府不再以“賣”地為主,房地産商根據規劃進行開發。住房租售並舉,其中公租房是大頭。初步設想,新區將實行積分制,來新區工作的人租房居住,積分多了可以買房。房産出售時,政府以略高於同期銀行本息的價格回購。

管控之外,是修復。新區定位中,把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排在首位。劉寶玲説,“雄安新區因‘淀’而生,決不能因城廢淀,一定要把白洋淀保護好。我們要趕一場環保‘大考’”。

截至目前,新區已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9000多家,拘留環境污染涉案人員200多名。在推進“洗臉”工程,運用市場化手段使所有農村垃圾實現社會化管理的同時,開展水環境集中整治攻堅行動,推進白洋淀流域水環境品質改善。

除舊布新,打造新經濟高地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既是千載難逢的寶貴機遇,也是極具挑戰的歷史大考。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機遇難得,但創制伊始,最需要的是鍛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新區黨工委的“第一把火”燒在了“三項行動”上:集中開展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組織、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以此凝聚人心,提升信心,打牢基礎。

“清理遺留問題是‘總攻前的排雷’,有一顆排不掉,就會殃及自身。”河北安新縣委書記楊寶昌告訴記者,每個縣級領導帶一個工作組進村入戶。目前,雄安3縣每個村莊都有駐村工作組,上千名幹部與村民同吃同住,為群眾排憂解難。“三項行動”時間過半,新區3縣軟弱渙散基層組織整頓轉化率達到66.5%;化解宅基、土地、經濟糾紛等各類問題2532件。

體制機制改革是新區發展的制度保障,在機構設置、人才引進、人事管理、行政審批方面,一直在創新。雄安新區設置“一辦一部五局”,黨工委、管委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按照“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實行“大部門制、扁平化、聘任制”,除管理層外全部實行聘任制。著力運用市場思維和手段,解決規劃、資金、人才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我們需要的是‘多面手’。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國有民營企業員工,或是應屆畢業生、社會自然人甚至農民,只要符合我們的要求,都可以來。”劉寶玲説,新區參照北京或高於北京的水準以崗選人,按勞取酬、優績優酬。此外,還加大金融、土地、財政、投資、住房、人才、戶籍等領域的政策研究,確保新區公共服務水準不低於北京。

雄安新區將以發展新經濟為核心,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引擎,以創新發展高精尖産業集群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成為輻射周邊、引領河北的創新發展高地。日前,光啟軍民融合重大項目落地河北,簽約雄安新區。

技能提升,讓“農民”變“市民”

新區成立後,白洋淀旅遊業愈發火爆。“今年來的遊客數量比去年要翻兩番!”安新縣端村鎮大淀頭村黨支部書記趙愛樂説,他對漁民到市民的轉變充滿期待。

但漁民、農民向市民的轉變談何容易?以前,雄安3縣雖經濟活躍,但百姓主要以傳統的農業和手工業為主。如何做好雄安3縣125萬“原住民”的轉變,適應新區“高大上”的産業發展,是搞好新區建設的一道坎兒。“幾個月以來,我們歸根到底做的是群眾工作。”劉寶玲説。

新區建設需要徵地拆遷,以往對群眾的補償多是一次性給付、“一把拍清”。這種“安置”,給了錢、給了房,卻缺乏“授之以漁”的長遠考慮。“這根本上還是理念上的問題。”劉寶玲説,如果政府想辦法讓老百姓沾光,讓老百姓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就不會再有“後遺症”。

這種思路已經取得實效。以前,新區每天都能接到幾十起陳情。9月以來,降到一天只有4起。陳情群眾留下材料和電話“挂個號”就回家。不等到家,信訪記錄就由縣裏轉到鄉里,駐村幹部就到家裏等著解決問題了。

雄安新區設立,為當地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管控後,建築業停工、“散亂污”企業關停,正是搞培訓的好時候。新區實施萬人培訓、萬人就業“雙萬工程”,組織京津冀49家職業技工院校在新區招生;協調75家央企和省內企業提供就業崗位;組織本地建築施工隊伍到外地承攬工程;政府組織群眾轉移就業2700人。

目標已然明確,雄安新區已經起航:2020年,雄安新區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佈局框架基本形成,一個新城的雛形將初步顯現;2030年,一座綠色低碳、資訊智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將顯露活力。(記者 楊學聰 李盛丹歌 雷漢發)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