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泉:我國未來創新創業的主體是大學生
發佈時間: 2017-05-03 17:36:04 | 來源: 中國雙創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丁松泉,浙江省教育廳學生管理處處長。1965年生,浙江余杭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博士,2007年起,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記者: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您認為“雙創”的提出和開展,對於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有怎樣的促進作用?
丁松泉: 當前全球經濟的特點是創新動力不足與市場拓展受限,特別是發達國家沒有採取正確的擴展全球貿易與投資的系列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長時間低迷,難以走向新一輪的經濟繁榮。一方面,在發達國家,網際網路帶動的經濟繁榮與增長目前顯示遞減效應,沒有特別的科技創新來帶動新一輪的科技與産業革命;另一方面,在沒有新科技與産業革命情況下全球經濟增長所依賴的市場規模擴張,由於發達國家自身趨向貿易保護主義,又不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通過促進政治穩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開放與投資、培育內生增長動力等措施實現經濟增長並擴展全球市場,導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互促進經濟發展的互動能量不足。總體看,目前全球經濟在創新驅動與市場拓展方面在短時期內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國經濟發展需要通過創新驅動,培育自身的內生增長動力,不僅帶動自身經濟發展,並促進全球經濟的增長。通過“雙創”,培育新引擎,培育新生市場力量,將有效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驅動全面走向創新驅動。
記者:您是否在參與“雙創”?有哪些經驗,可以與我們分享?
丁松泉: 沒有直接參與雙創,而是從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記者:在“雙創”人才培養方面,您認為應該注重哪些內容?
丁松泉:在雙創人才培養方面,我認為首先要擴大培養的基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的是更廣泛的參與,相應的,我們的人才培養就需要擴大基礎與規模,就我們開展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而言,就是要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其次,要分層分類、多元培養。在創新創業的鏈條上,既需要高端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帶動新科技新産業,需要馬雲式的利用新科技培育新産業新市場的企業家,也需要大量推動新科技應用、新商業模式開拓等各方面的人才,由他們去培育一大批中小企業。因此,我們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時,既重視浙江大學等高校科技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也非常重視普通本科高校與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讓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人才各自在創新創業的鏈條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最大的創新創業能量。三是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提高人才自身創新創業能力,我們有必要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優化成長環境,但更重要的是培育其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為這種創新創業能力轉化為生産力提供便利,搭建平臺。
記者:您認為“草根”創業是怎樣的概念?“草根”創業對於平衡地區經濟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草根”創業的難點在哪?您認為幫助他們攻克這些困難有哪些好的建議?
丁松泉: 我個人認為,草根創業的核心與特點是立足本土市場的創業。也就是創業者從本土的市場中尋找到商機,並利用自身可及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實現自己的創業。浙江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如魯冠球等,他們從浙江市場的需求中找到商業靈感和商機,並積極從高校和國有企業爭取科技與人才資源為己所用,從本土市場起步,不斷開拓市場。第二代的馬雲也是立足本地市場,並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為本土的中小企業服務,引導本土企業進入電子商務,從而使阿里巴巴從本土走向世界。創業者對本地的市場最為熟悉,對本地市場需求最為敏感,本地資源的配置也相對可及,因此,大批草根創業群體的産生,有利於本地市場資源最優化利用與開發,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草根創業的難點是企業家視野有所局限,資源配置力度小,市場空間小,科技資源相對不足,融資困難等。扶持草根創業,就是主要在創業的起步階段幫助創業者在融資、招聘人才、開拓市場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援,並加強對創業者自身視野與素質的培養。
記者:您是怎麼看待大學生創業的?大學生創業的優勢與不足之處有哪些?您認為高校應該怎樣面對大學生創業這一課題?他們能為大學生創業做哪些鋪墊?
丁松泉: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少數地區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因此,無論從人口教育結構看,還是從未來經濟與産業發展的趨勢看,未來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是大學生。以浙江為例,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6%,這意味著即使從人口的受教育結構看,未來創新創業的主體應該是大學生。更重要的是,世界經濟以及我國的經濟已經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狀態,不是第一代農民企業家創業時的生態,沒有科技支撐,沒有採用新型商業模式,沒有採用網際網路+,要取得創新創業的成功非常困難,也難以擴大和提升。大學生不僅是未來我國人口的主體,更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階段必然的主體,他們是引領我國創新創業、引領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並使我國成為創新型經濟體的主力軍與希望所在。
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在大學生自身有科技文化支撐,視野開闊、創新思維活躍,對科技與市場的敏感性強,善於開拓或應用新商業模式,組織協調與社會溝通能力強,創新創業精神、意識強,有創業激情。不足之處是社會閱歷淺,對市場的深度了解不夠,社會經驗與創業經驗缺乏,配置市場資源能力弱,風險把控能力不夠,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等。
我們高校應該意識到我國未來創新創業的主體是大學生,因此,不僅理性地認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作用與趨勢,更要滿懷激情地鼓勵和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就高校而言,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特點,根據高校自身的定位與職能,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努力培養一批新型創新創業骨幹人才,為他們在走向社會後創新創業提供足夠的知識與能力儲備。對於在校期間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學生要重點培養,對於已經有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要重點扶持,幫助學生克服創業初期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幫助爭取獲得政策支援與社會資源,配好創業導師進行重點指導與跟蹤服務。
浙江高校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起步早,成效大,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浙江高校比較早敏銳地捕捉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與價值,比較早地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通過開展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創新創業培訓、建立校內大學生創業園、支援大學生電子商務産業等,培育了一大批創新創業骨幹人才。據浙江省教育評估院對我省高校畢業生畢業1年後的跟蹤調查,我省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畢業1年後的自主創業率在4-5%之間,畢業三年後自主創業率更高,誕生了一大批大學生創業企業,並涌現諸多大學生創業典型,以浙江大學畢業生為代表的科技型創業、中國美院畢業生為代表的文化創意型創業、杭州師範大學與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創業以及眾多綜合類大學生創業企業為浙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浙江省教育廳貫徹落實國辦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要求,開展新一輪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一是在全省高校普遍建立創業學院,創業學院可以根據高校自身實際採用不同的形式,鼓勵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推進創業學院建設。二是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創業學院要統籌全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開發創新創業課程與教材,推進創新創業教學改革與教學評價改革,努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三是實施創業導師培育工程,針對我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和結構單一的問題,浙江省從2016年起實施“創業導師培育工程”,開展創業導師培訓,力爭到2020年培育5000名創業導師。省教育廳積極鼓勵高校聘請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四是推進新型創新創業骨幹人才培養試點,通過創業學院重點培育3+1、2+1等新型創新創業骨幹人才,讓學生在經過3年或2年的專業教育後,重點接受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五是通過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實際基地、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平臺。我省新一輪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還在推進階段,我們認為,持續地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斷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品質,必將培育一大批創新創業新的生力軍。我們無法預期具體是誰能夠成為新生代的企業家與領軍人物,也無法預期馬雲式的人物出自哪個學校,但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是,通過我們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通過我們普及加重點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通過我們的指導與扶持,今後在浙江大地上必將涌現更多的大學生創業企業。雖然會有一些企業倒下,一些大學生創業失敗,但是,在經過市場的磨練與大學生企業家的自我學習後,會有一大批大學生創業企業成長起來,會有一大批新生代企業家崛起,這些企業和企業家群體大多會承載著新的科技或新的商業模式,從而推動浙江成為創新型經濟體,使浙江創新創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可以預料,哪個地區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走在前列,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資源,哪個地區將會培育出更多新生代企業家,會更早地成為創新型經濟體。就政府與高校而言,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不要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要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長期效應與整體預期成果,在教育、培育與扶持上,舍得花更多的精力與財力,願意付出更多的耐心,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角度去認識、思考與勾畫。當然對大學生個體而言,需要認識市場,精準而紮實地做好每一個項目,並具有從失敗與挫折中學習和提升的能力。我們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幫扶也是因人而異的。
記者:創新,是民族長足發展的動力,創新也是一個永恒主題,您認為當下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創新?重點在哪些方面努力?
丁松泉:我們推動創新的第一著力點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源自思維的創新,思維的創新源自教育。我們學校教育要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尤其在中小學階段,不僅學校教育,全社會、特別是家長要勇敢地走出來,讓學生個性得到自由的發展,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展,學生只有在自己最感興趣、最具有優勢的領域不斷努力與開拓,才會具有最強的創造力,才能創新。就學校、家庭和社會而言,要為學生提供更豐厚的土壤和實踐機會,無論比爾蓋茨還是喬布斯,他們在中學階段都能夠接觸到新的科技和科技産品,接觸到企業家和工程師,不僅興趣得到培養,更得到具體的專業指導,我們的企業要更多會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的機會,我們的企業家、工程師,也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多指導各級各類學生,共同培育學生的創造力。第二個著力點是培育企業創新能力,不少諾貝爾獎的成果,例如日本的一些獲獎成果是科學家在企業中完成的,我們的企業要更多增加研發投入,走自主創新之路,培育創新土壤和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