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賀院師生以傳承為初心勇闖創新創業路

發佈時間: 2017-01-04 13:31:36 | 來源:  廣西新聞網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2016年廣西教育網路行採訪團的網路媒體記者來到賀州學院設計學院,一場以“傳承”為主題的服裝秀拉開序幕,三組以黑、藍、綠為主色調、瑤族服飾圖案為主要元素的服裝,由該校的模特親身演繹,帶來了一場“時尚民族風”的超美視覺體驗。

  這些作品是設計學院2013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該學院與廣州培娜工作室建立了“3+1”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學生們前三年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最後一年到培娜工作室進行實踐。學生跟知名設計師王培娜的團隊一起工作,能夠了解名設計師的創意方式,還能掌握服裝設計的流程,在實踐過程之中提升就業競爭力。

  一位模特手中一款簡潔大方的竹制手包吸引了不少女記者的注意,特別是包面上手工鑲嵌的瑤族“盤王殿”花紋,提升了設計品味。除了精彩的T臺秀之外,在T臺周圍陳列著以賀州本土瑤族服飾圖案為元素設計製作的首飾、瓷器、手包等等,精美獨特令人愛不釋手,讓不少女記者直呼“想買”。據悉,這些富含瑤族元素的服裝設計和工藝品,連續兩年參展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輕工展,在展會上同樣地吸引了國內外客商的關注。此外,設計學院核心團隊打造的,以賀州本土瑤族服飾圖案為元素設計,融合民族特色和現代美感的“瑤藍之旅”項目,在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大放異彩,獲得了國家級銀獎。以瑤族“盤王印”為裝飾元素設計的瓷器,獲得廣西工藝美術作品暨大師精品展金獎。

  

lable>院師生以傳承為初心勇闖創新創業路" align="center" src="/data/attachement/jpg/site597/20170104/0025ab82a49119d6ce3002.jpg" width="550" height="367" shapes="圖片_x0020_1"/>

 

  “溫物工作室”是賀州學院設計學院“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的嘗試。 

  學校搭建了瑤族服飾傳承與創新教學實踐平臺、國家級非遺名錄(瑤族服飾)賀州學院傳承基地、瑤族服飾記憶傳習館等校內實踐教學平臺。設計學院副院長江浩告訴記者,“瑤藍之旅”核心團隊圍繞瑤族文化挖掘時尚元素,不斷地深入民間採集,目前已經建立了集納1000多種圖案紋樣的瑤族元素IP庫。這個IP庫是設計學院師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寶庫,不僅是服裝,他們還把瑤族元素設計到生活用品中去。也許驗證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他們設計的瑤族元素手工藝品頗受歡迎,不僅接到了來自黃姚古鎮的旅遊系列産品訂單,還有一家企業委託他們設計會務用品,一批印著瑤族花樣的名片夾、文件袋、平板電腦包走進了大城市的會場。受到鼓勵,設計學院的師生成立了“溫物工作室”,專門製作一些瑤族元素的手作工藝品、生活用品等等,並且開起了淘寶店和微店,網店的生意還不錯,讓師生們都嘗到了甜頭。  

  “瑤藍之旅”核心團隊為何對如此“迷戀”瑤族元素?原來這一切源於傳承瑤族文化的初衷,江浩堅持一個理念,“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最好的傳承就是將其資源化”,所謂的資源化,就是想辦法讓它們走近百姓的生活之中,延續生命力。幾年前,江浩參與了一次社會調研,讓他有了搶救保護瑤族文化的危機意識。他認為瑤族傳統的儀式、織錦技藝、民族服裝等等逐漸淡出瑤族人的生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他和幾個同事萌生了在教學過程之中,傳承瑤族傳統服裝工藝的想法。老師們把瑤族的老阿媽請到課堂上,傳授學生們瑤族刺繡、瑤族織錦的技法,努力收集瑤族服飾的圖案紋樣,領著學生走上以傳承民族文化為己任,進行藝術設計的道路。沒想到瑤族元素的設計物品那麼受歡迎,熱愛的初心意外地給設計學院的師生打開了一扇創業之窗。賀州本土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不僅是藝術設計的靈感寶庫,也成為設計學院師生的創新創業轉型發展的優勢資源, “傳承”+“發展”的轉型之路意義更為深遠。

  背景介紹:賀州學院設計學院 

  在學校積極探索走協同育人、協同創新的轉型發展路徑中,設計學院與王培娜服裝設計工作室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積極開展合作辦學,共建平臺,共同培養人才,目前已開設第一期“培娜班”。20163月,該校與賀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共建“國家級非遺名錄《瑤族服飾》賀州學院傳承基地”,依託雙方各自優勢資源,加強賀州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此外,學校還連續兩年作為唯一參展高校參加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旅遊展、輕工展,展出設計學院師生以賀州本土瑤族服飾圖案為元素設計製作的首飾、瓷器、服飾等作品,吸引了大量群眾駐足欣賞購買和商家諮詢訂貨。在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賀州學院“瑤藍之旅”項目獲得國家級銀獎,是廣西唯一一個獲得銀獎的團隊。榮獲銀獎的“瑤藍之旅”項目主要致力於探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瑤族服飾”中蘊含的瑤族文化內涵,該團隊創建具有瑤族傳統文化符號的設計公司,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良工藝、提高效率、刺激創新,建立線上線下平臺,用商業方式擴大瑤族文化的影響力,使瑤族傳統文化重返當代生活。

a

文章來源:  廣西新聞網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