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深化改革創新 促進融合發展

發佈時間: 2016-12-27 17:11:05 | 來源: 人民郵電報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1226日,2017年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在北京開幕。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作了題為深化改革創新 促進融合發展 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不懈努力的講話。苗圩在講話中總結了2016年我國工業和資訊通信業的發展情況,部署2017年重點任務,動員全系統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創新進取,促進工業通信業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網路強國,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本報特摘編講話內容,供讀者參考。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image.c114.net/20161227/44/15821688050967948696.jpg

2016

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

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image.c114.net/20161227/79/14730997112144608623.jpg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更為複雜嚴峻,全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迎難而上、奮發作為,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預計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約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約5.3%電信業務總量、業務收入分別增長53%5.1%,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5%網際網路行業收入增長超過40%

多措並舉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狠抓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重點工作落實,研究提出50多項政策措施建議並推動出臺實施,推動出臺了石化、機械、船舶、紡織等行業脫困發展行動方案,加強對地方穩增長工作的督促指導。著力穩定有效投資,通過技改項目帶動總投資超過1.6萬億元。推動設立了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2025)專項資金和先進製造業産業投資基金。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和放大效應進一步增強,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實體基金投入運營。重大技術裝備進口免稅近145億元。産融合作穩步推進,推動金融機構為製造企業發放貸款超過6000億元,産融合作試點城市達到30個。積極擴大消費需求。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出臺消費品標準和品質提升規劃。汽車消費、資訊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快速增長,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0.2萬輛,同比增長60.4%,位列全球第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出臺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進一步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取消、減免行政收費190多億元,檢查通報了一批違規行為。

多方發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

“1+X”規劃體系編制完成,五大工程率先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多方協作的良好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首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掛牌成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進入創建階段,19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開始培育建設。工業強基工程重點支援了84個示範項目,確定了19個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高端航空緊固件、高標準軸承鋼等一批卡脖子問題得到解決。核高基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取得新突破,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啟動實施,中國航發集團成功組建。高端裝備創新發展亮點紛呈,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步伐加快,長江三峽升船機刷新世界紀錄,ARJ21新型支線客機正式商用,AG600大型滅火救援水陸兩棲飛機總裝下線,基於自主晶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蟬聯全球超級電腦榜首。首臺(套)保險補償機制政策覆蓋範圍擴大,投保項目達到170項、保額超過340億元。制定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批復5個城市和3個城市群開展試點示範,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水準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2025”國內外認知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堅持不懈推進結構調整優化

堅決打好去産能這場硬仗,推動出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以及處置僵屍企業指導性文件,配合製定獎補資金、職工安置、環保、金融等8個配套政策。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淘汰落後、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嚴肅處理了一批違法違規企業。超額完成壓減産能年度目標任務,企業生産經營狀況整體好轉。超大型鋼鐵企業寶武鋼鐵集團正式成立,6家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組建通過驗收。加大創新支援力度,新認定69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28家部重點實驗室,完成3052項強制性標準的整合精簡,50項標準提案成為國際標準。增材製造、機器人、新型顯示、移動智慧終端、國産醫療設備、應急産業等發展勢頭良好。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啟動83個重大項目建設,支援首批300個綠色信貸項目,發佈119項綠色設計産品;出臺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對20個省區市開展節能監察專項督查;建設了44個京津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推動創建了51個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取得新成效,引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産業協同發展和升級轉移,支援東北等重點地區裝備製造和國際産能合作。全面完成年度脫貧攻堅計劃,定點幫扶的四川省南部縣首批實現脫貧摘帽,援疆、援藏等對口支援工作取得新進展。

適應新趨勢新要求,大力推動融合發展

牽頭推動出臺深化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智慧製造工程,重點支援133個項目,新遴選63個示範項目,標準體系框架初步形成,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部分智慧製造新模式開始複製推廣,基於網際網路的雙創平臺快速成長。出臺促進智慧硬體、大數據、車聯網、人工智慧等産業發展的政策和行動計劃,推動延續軟體和積體電路産業稅收優惠政策,批復建設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成功舉辦首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和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協同研發、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分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工業設計等生産性服務業不斷壯大。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進入快車道,指導成立了産業聯盟,近3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入;發佈工業網際網路體系架構(版本1.0),支援20多家單位和骨幹企業開展試點示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紮實推進,新增試點企業600家,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企業超過7萬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新成效,第二屆軍民融合高技術成果展覽成功舉辦,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和影響力持續提升,軍工開放進一步擴大,民口單位取證佔比超過三分之二。軍工核心能力建設紮實推進,武器裝備科研生産取得新突破。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天通一號行動通訊衛星投入試用。中國航太日獲批設立。

統籌推進資訊通信業發展、管理和安全

初步完成網路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提速降費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完成投資超過4300億元,全國所有地市基本建成光網城市,光纖寬頻用戶佔比達到72%4G用戶突破7億戶;新增3個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網間頻寬新擴容950G;全國固定寬頻平均接入速率是2015年年底的2倍,固定寬頻單位頻寬和移動流量平均資費水準進一步下降。寬頻接入網業務擴大試點,累計吸引民間投資超過100億元。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進展順利,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87億元,帶動基礎電信企業投資230億元,支援3.1萬個貧困村在內的10萬個行政村寬頻建設和升級改造,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5G研發成效明顯,率先啟動技術研發試驗,5G網路架構、靈活系統設計、編碼方案等技術被國際標準採納。監管轉型取得新進展。三網融合全國推廣穩步推進,向中國廣電發放了兩項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全國IPTV用戶達到8200萬。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加強移動網際網路全流程監管。組織開展網際網路基礎管理專項行動,處置違法違規網站2329個。初步建成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為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提供有力支撐。服務品質監管和用戶權益保障進一步加強。防範和打擊通訊資訊詐騙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關停違規語音專線2.3萬條、“400”號碼67.5萬個,下架改號軟體和産品1700余個,全面實現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網路安全工作邁上新臺階,網路安全試點示範覆蓋全行業,新技術新業務跨部門安全評估體系進一步健全。修訂後的無線電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打擊治理黑廣播、偽基站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出色完成重大活動通信、網路資訊安全和無線電安全保障,以及洪澇、颱風等搶險救災通信和應急工業産品保障。

尤為重要的是,我們認真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紮實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作風建設2016專項行動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項監督檢查,實施黨建強基工程。接受中央專項巡視並進行全面整改,完成了65項整改任務。部黨組對15家部系統單位開展了專項巡視。黨風政風明顯轉變,黨員幹部四個意識進一步強化,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

今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特別是明確了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黨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我們堅決擁護、堅決貫徹落實。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出臺中國製造2025”,明確製造強國三步走戰略,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轉化為工業和資訊化領域的具體實踐和行動。我們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通信業保持中高速增長,總體規模、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我國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網路大國地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們不斷深化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重點領域改革和法治建設,管好戰略、規劃、政策和標準,行業治理能力和水準顯著提升,行業發展動力活力不斷釋放。我們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要求,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嚴肅查處違紀行為,黨的領導作用不斷強化,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從嚴治黨更加有力,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工業和資訊化行業管理隊伍實現了由初期的組建整合到有機融合的重大轉變,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面向未來,工業和資訊化事業發展目標更加明確、思路舉措更為清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面臨的形勢和要求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image.c114.net/20161227/18/11925941774235150322.jpg

綜合看,當前我國工業通信業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正處於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明年的工作,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圍繞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緊盯滿足需求這個最終目的,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中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把準提高供給品質這個主攻方向,緊緊圍繞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著力減少無效供給,堅定不移地化解産能過剩和處置僵屍企業,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強品質品牌建設,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著力擴大有效供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工業基礎能力,促進産業中高端發展。要抓住深化改革這個根本途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電信、軍工等重點領域改革,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微觀主體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全要素生産率。

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更加注重務實推進製造強國建設

要強化協同,統籌“1+X”規劃體系的實施,加強部門協同、部省互動,制訂年度任務計劃,做好責任分工,排好時間進度,加強溝通銜接,通盤考慮資金使用,更好地把各方資源力量匯聚到中國製造2025” 重點任務、重大部署上來。要找準抓手,選好載體和著力點,切實把工作做細做深做實。對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做法,要做好總結推廣;針對各行業各領域不同特徵、薄弱環節,要深入探索實踐各具特色的抓手,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當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急需,要以重大技術裝備為切入點,依託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核心部件,開發一批標誌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産品和短板裝備,實現一批重大裝備的工程化、産業化應用。要優化環境,切實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實,對一些原則性政策要進一步細化實化。同時,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再研究制定一批針對性更強的財稅、金融、土地、人才、進出口等政策措施,構建支撐製造強國建設的良好生態體系。

順應全球資訊化發展趨勢,更加注重積極謀劃和推動網路強國建設

要持續深化網路強國戰略研究,緊緊把握服務於黨和國家大局的戰略定位,堅持戰略導向、問題導向,統籌把握安全和發展、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係,細化明確網路強國戰略的目標、路徑、重點任務、重大舉措,研究佈局一批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大政策。要及早謀劃和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要按照網路強國建設目標,積極謀劃、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特別是對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儘快研究提出解決的思路辦法。要把網路資訊安全保障擺在突出位置,統籌網路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和數據安全管理、網路資訊安全技術能力建設、網路環境綜合治理、健全網路資訊安全責任體系,不斷提升網路資訊安全工作水準。需要強調的是,網路資訊技術發展及廣泛深入應用,推動了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孕育發展。要本著鼓勵創新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積極探索適合新興産業發展特點的行業管理和服務方式,促進新興産業業態規範有序發展。

2017

立足製造強國、網路強國戰略全局

努力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增長和提質增效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image.c114.net/20161227/92/9740567503416076588.jpg

2017年工作總的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製造強國、網路強國戰略全局,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項工作,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修復,努力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增長和提質增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主要預期目標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電信業、網際網路行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4%26%14%左右。

2017年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

細化落實 “1+X”體系目標任務,重點組織實施30項基礎條件好、關聯程度大、長期制約産業發展、未來1~2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標誌性項目。(1)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啟動動力電池、增材製造創新中心能力提升項目,再佈局2~3家國家創新中心。重點産業集聚的省市可選擇優勢領域,創建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繼續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部重點實驗室認定,開展産業智慧財産權協同運用推進行動,支援建設重點産業智慧財産權服務平臺。(2)大力推進工業強基工程。在新一代資訊技術、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選擇20項左右基礎零部件、15項左右先進基礎材料、10項左右基礎工藝,開展所有突破行動。在工程機械高壓油泵、控制器、IGBT器件等領域,實施一條龍應用計劃。修訂産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建成一批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指導地方、企業加大工業基礎投入。(3)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抓好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大飛機、兩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快ARJ21新型支線飛機示範運營並實現批量交付,實現C919大型客機、AG600大型滅火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首飛。啟動實施大型郵輪、智慧船舶創新專項,出臺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積極參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推動智慧製造和機器人、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大數據等重大工程實施方案論證。支援重大專項專業機構發揮作用,支援部屬高校科研能力與條件平臺建設,培育一批新技術新産品推廣應用中心。(4)加快新材料産業創新發展。推動實施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重大工程,研究設立新材料産業投資基金,抓緊組建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建立核電等生産應用示範平臺。選擇優勢企業,圍繞石墨烯、輕量材料、高溫合金等重點方向,力爭突破8種關鍵新材料,形成一批典型應用示範成果。(5)大力拓展重大技術裝備及工業四基應用。落實和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政策,將新材料納入首批次應用保險保費補償範圍。實施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管理。完善新能源汽車財稅政策,調整補貼辦法,健全監管體系,形成扶優扶強的財政補貼機制。改革汽車生産企業和産品準入管理,加快建立基於平臺車型的申報體系和汽車生産企業誠信體系。研究制定政策性文件,促進增材製造、工業機器人、智慧網聯汽車、民用航空規範發展。(6)修訂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導地方差異化發展和重點領域生産力合理佈局。深化城市(群)試點示範,推進20~30個基礎條件好、示範帶動強的城市先行先試。啟動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卓越提升計劃,確定首批中國製造2025”卓越提升試點示範基地,推動形成中央、省、試點城市、産業基地協同推進的網路化發展格局。(7)做實軍民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推動出臺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發揮部際協調機制牽頭作用,重點突破資質、標準、財稅等瓶頸。開展軍民融合專項行動,完善國家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功能,繼續編制軍轉民”“民參軍目錄,聯合軍地部門舉辦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和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成果展覽,促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在重點領域實施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和産業基地建設。

深化製造業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

把促進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擺在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突出位置,聚焦智慧製造主攻方向,打好政策措施組合拳,培育融合發展新生態,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1)深入實施智慧製造工程。持續推進智慧製造專項,在流程製造、離散型製造、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端運維服務等方面新遴選90個左右試點示範項目,制修訂50個以上智慧製造標準。選擇一批産業特色鮮明、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積極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地區,探索建設智慧製造示範區。繼續分類推進石化、鋼鐵、建材、有色、稀土、裝備、電子、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智慧工廠、數字車間、數字礦山和智慧園區建設。編制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培育1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2)著力打造雙創平臺。支援大型製造企業建設一批基於網際網路的開放式雙創平臺,支援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面向製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繼續推進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創建,辦好創客中國大賽。各地要做好對骨幹企業雙創平臺建設、應用的跟蹤和服務,培育一批支援製造業發展的新型眾創空間和融合創新技術産業孵化基地。(3)夯實融合基礎和安全支撐。實施芯火創新計劃和感測器産業提升工程,採取部省共建方式,鼓勵和支援産業集聚區建設完善産業化平臺。指導推進車聯網試驗區建設。制訂發佈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戰略和標準體系框架,實施年度整合創新應用項目,部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和IPv6地址項目。開展工業雲、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等行業應用示範,支援建設一批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資訊物理系統、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驗證平臺和試驗床。出臺工業控制系統資訊安全防護能力評估方法,加快組建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4)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出臺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的指導意見,繪製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組織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分行業遴選一批貫標示範企業。完善兩化融合標準體系,加快國際化步伐。(5)開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遴選發佈示範企業30家、示範項目60個、示範平臺30個。制定新形勢下推動工業設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新認定一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著力化解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更加注重供給端發力,堅持綜合施策,促進供給改善、消費升級和有效投資良性互動。(1)繼續狠抓工業穩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實和督促檢查。進一步完善運作監測系統和工作體系,加強政策研究儲備,適時推動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制定工業企業應急管理指導意見,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行動,培育發展應急産業,做好要素保障協調。(2)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廣技改升級投資指南,完善中國製造2025”重大項目庫,推動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政策適用範圍。爭取保留一定規模的中央預算內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發揮好先進製造産業投資基金對重點領域技術改造的支援帶動作用。(3)拓展工業通信業投資資金來源渠道。落實促進民間投資的支援政策,進一步放開基礎電信、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行業競爭性業務,推進移動轉售、寬頻接入市場開放。深化産融合作,完善産融對接平臺,引導各地建立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融資需求清單,組織開展銀企對接。(4)促進消費升級擴容。深入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編制發佈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開展國際對標和産品品質對比活動,跟蹤培育100家左右服裝家紡重點自主品牌,鞏固輕工、紡織等領域民族工業品牌及傳統工藝優勢。實施中國軟體名城發展提升計劃。實施能效領跑者計劃,加大綠色産品推廣力度。健全上下游合作機制,加快航空鋁材、交通運輸鋁材、海洋工程裝備用鋼、碳纖維等重點牌號研製和應用推廣。積極培育智慧家庭、可穿戴設備、遊艇、房車、低空旅遊及冰雪運動裝備等新型消費市場。(5)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別、重點項目,擴大市場渠道,打造國際品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外轉移産能要分行業研究、區別對待。

加快結構調整優化,提升供給品質和水準

製造業轉型升級正處於攻堅階段,産業發展面臨許多短板,必須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促使傳統動能煥發生機。(1)堅定不移去産能。制定出臺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産能退出的意見,推進鋼鐵等行業處置僵屍企業。分解落實2017年化解鋼鐵過剩産能計劃,繼續開展淘汰落後、違法違規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地條鋼等違法違規生産行為。嚴格落實産能置換方案,嚴禁新增産能。(2)開展工業品質品牌提升專項行動。大力推廣先進品質管理方法,組織一批行業非競爭性共性品質技術攻關及應用推廣項目,加快建設品質品牌專業化服務和資訊共用平臺。實施標準化和品質提升工程,制定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實施意見,完成2000項左右工業通信業行業標準制修訂任務。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標準化互聯互通項目。發佈工業文化發展指導意見,持續推進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3)實施綠色製造工程。持續推進綠色製造專項,支援百家綠色示範工廠、百家生態設計試點企業建設,培育一批綠色園區、綠色轉型城市。發佈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出臺環保裝備産業發展指導意見,開展第二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繼續開展國家重大工業節能專項監察,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和煤炭高效清潔利用試點,加快高效節能電機、鍋爐等技術産品推廣應用,培育一批高水準、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啟動試點工作。(4)落實國家三大戰略” “四大板塊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開展京津冀化工企業轉移退出行動,制定長江經濟帶産業轉移指南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抓好産業轉移合作示範園區建設。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力度,支援革命老區、新疆、西藏等重點地區發展。

加快推進資訊通信業轉型發展,夯實網路強國建設基礎

瞄準網路強國戰略任務,進一步細化明確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全面提升資訊通信業發展、管理與安全保障水準。(1)深入實施網路提速降費。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打通入戶最後一公里,增強網站服務能力,加快農村及偏遠地區4G網路覆蓋。2017年要實現全國城市家庭具備100Mbps光纖接入能力,部分城市提供1G超高頻寬服務,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完成網際網路網間頻寬擴容1000G,新增3個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促進市場競爭,重點推動移動流量平均資費進一步下降。大力推進5G技術産品研發、標準制訂和産業鏈成熟,完成二階段整合性技術方案測試,協同國內外産業界推動制定統一的5G國際標準。(2)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支援3萬個以上行政村寬頻建設升級,力爭寬頻網路再覆蓋8000個貧困村。完善地市遴選、競標機制等規範和流程,鼓勵基礎電信企業推出面向農村及試點地區的優惠資費。(3)組織好核高基重大專項。重點突破高端存儲設備、感測器、基礎軟體、新型顯示、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核心關鍵環節。(4)推進監管轉型。進一步落實三網融合推廣方案。全面開展網際網路基礎管理專項行動,統籌域名、IP地址、網站聯動管理,清理整頓網際網路域名、網路接入服務市場,強化對移動智慧終端、應用商店的管理。深入治理垃圾短信、騷擾電話。推進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切實維護用戶權益。推動完善網際網路+”融合業務聯合管理政策,出臺雲服務市場監管規則,發揮好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的作用。積極參與國際網際網路治理。(5)抓好新修訂的無線電管理條例的宣貫落實,推進配套規章建設。加強無線電頻譜資源管理,維護空中電波秩序和頻率使用安全,做好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資源的國際協調。(6)持續深入推進防範和打擊通訊資訊詐騙專項行動。鞏固電話用戶實名登記成果,提升登記資訊準確率。強化語音專線和“400”等重點電信業務的規範管理。強化內外部舉報受理、監測處置和考核追責協同治理機制。(7)進一步提升網路資訊安全管理水準。完善行業網路安全防護、公共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處置、新技術新業務安全評估等管理辦法。強化網路安全風險防控,健全安全威脅監測處置機制。加強網路數據管理和個人資訊保護。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管理,營造工業通信業發展良好環境

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力破解體制機制和政策性障礙,增強行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1)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探索編制工業和資訊化部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加快構建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做好電信、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國內自貿區電信領域開放試點。(2)加強法治建設。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開展製造強國戰略、網路強國戰略配套立法研究,提出中長期工業立法建議。加快電信法、稀有金屬管理條例、道路機動車輛生産管理條例等立法進程。(3)實施更加精準的産業政策。圍繞創新驅動、激活存量和綠色發展,聚焦補齊短板、鼓勵競爭,推動産業政策加快向普惠性、功能性轉變,加強産業政策與財稅、金融、貿易等政策的聯動配合,健全政策間協調配合的長效機制。強化行業準入規範管理,引導社會資源向符合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匯聚。研究建立産業政策執行情況監督、評估機制。強化稀土行業監管,繼續做好控煙履約、禁化武履約工作。(4)持續推動減輕企業負擔。加快建立涉企保證金清單制度。拓展涉企收費目錄清單查詢系統功能,完善企業調查和舉報平臺,打造全國減輕企業負擔綜合服務平臺。(5)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援。加強溝通協調,推動落實已出臺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繼續推進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設立運營。推動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協調加大對擔保機構的財稅支援,推進省級再擔保機構建設。啟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支援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6)開創國際合作新局面。深化智慧製造、5G、工業網際網路、無線電管理、核與航太以及G20框架下新工業革命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中外合作區建設,制訂實施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支援建設海外中小企業中心。大力推進國際資訊大通道建設,加快實施互聯互通合作項目,繼續共建東非資訊高速公路。(7)更好地發揮各方面的作用。全面落實部省合作協議,支援部屬高校、科研院所加強與地方主管部門、重點企業和産業化基地的深度合作。深入推進部屬高校綜合改革,著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支援建設一流學科,創辦一流大學,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工程中承擔關鍵任務。健全重點協會聯繫制度和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支援行業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當好參謀助手。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image.c114.net/20161227/53/17204601054943785905.jpg

圖表來自工信微報

2017年,我們黨將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一是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到實處。二是加強重大戰略問題研究。三是從嚴從細抓好安全生産。四是全力以赴做好黨的十九大網路與資訊安全、通信和無線電安全保障相關工作。五是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

 

文章來源: 人民郵電報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