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聚焦重大民生工程系列綜述之二

發佈時間: 2016-12-26 11:37:56 | 來源: 新華社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實則關乎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目前,以浙江省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為契機,垃圾分類將在全國城鄉更大範圍推廣與實施。

打響垃圾分類攻堅戰

在很多城市小區,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一排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清楚標示著“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垃圾桶內的東西卻名不副實。

早在16年前,我國就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廣州、深圳、廈門等城市率先啟動“城市垃圾分類”試點。如今,這一艱難探索仍在路上。

伴隨城鎮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垃圾圍城”“垃圾下鄉”成為城鄉發展的“痛點”。

環保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産生量約為1.856億噸。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這些垃圾,所用卡車長度近50.4萬公里,能繞赤道12圈。

以北京為例,根據權威報告測算,按照現在的垃圾産生量和填埋速度,北京大部分垃圾填埋場將在4到5年內填滿封場。單就解決垃圾填埋問題,從2011年到2020年,北京需要3200畝土地。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何品晶説,垃圾處理如果不當,不但佔用大量土地,污染水體、大氣、土壤,危害農業生態,而且影響環境衛生,傳播疾病,危害生態系統。“垃圾處理問題已經成為攸關一國生存和發展、牽動萬家憂樂的大問題。”

梳理垃圾處理鏈條,一般有收集、運輸、轉運、處理處置4個環節,而垃圾分類是優化垃圾處理鏈條的重要環節。

以推進垃圾分類制度為抓手做好垃圾處理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僅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的舉措,還對推進社會治理、弘揚對社會責任共同擔當有重大意義。

創新農村垃圾分類處理

在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江東鎮六角塘村,記者見到67歲的村民吳美花時,她正在將韭菜和塑膠包裝紙分別投入家門口藍、綠兩隻垃圾桶中。“垃圾分類我們做了兩年了,很簡單,會爛的投入綠桶、不會爛的投入藍桶。”吳美花説。

隨後,村裏的保潔員將“會爛的”垃圾收集後,倒入陽光堆肥房,就地消化製成肥料回歸農田;對於“不會爛”的垃圾,則二次分類成“能賣的”和“不能賣的”,“不能賣的”垃圾通過“鎮運”和“縣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進行集中處理。

金華農村所進行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針對農村熟人社會的特點,回歸傳統智慧,探索出簡便易行的垃圾分類方法、“垃圾不落地”的轉運方法以及動員群眾、依靠群眾的工作方法。

據同濟大學牽頭的專家組評估,與不分類相比,金華農村垃圾分類管理可節約近40%的費用,最大可減量70%,減少了對城市垃圾終端處理設施的負擔。

金華市政協主席陶誠華説,金華實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以後,農村邊角都變乾淨了,改變了農村原先“一場大雨、一河垃圾”的現象。

新的增長點和長期增長潛力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當中。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有力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帶動古村落觀光、休閒農業、民宿經濟等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説,我國將在全國100個縣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試點,在農村地區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目前,所有省份都提出了到2020年前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標的計劃。

“試點將有利於各地根據自身氣候環境條件和飲食習慣,因地制宜摸索出適合當地的具體操作方法。農村垃圾治理目標的完成,將是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重要標誌。”趙暉表示。

加快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環境短板的大背景下,城市垃圾分類處理更需落地有聲。

在2000年推出北京等第一批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基礎上,2015年廣州、杭州等城市相繼實施“史上最嚴”垃圾分類地方法規,其中,違反垃圾投放規定的個人最高將被罰款200元。

2016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明確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類,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垃圾分類是一個國家進入現代化的指標之一,是公民素質、組織動員管理效率、社會治理先進性提高的標誌。”趙暉説。

相較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相對簡單易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機制的建立則受到垃圾體量大、公民自覺意識不夠、約束機制缺乏、市場適應性和技術路線不明確等多種因素困擾。

作為最典型的公共管理問題,垃圾分類是一個全社會的綜合系統工程,必須從政府、企業、家庭、個人等各個層面全社會共同發力,缺一方而不可為。

“目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小區基本上依靠物業自覺,小區內的保潔員來進行二次分類,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夠應付考核,治標不治本。”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監管中心分類指導科科長曹動奇説,期盼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到居民個人,基層宣傳、指導和監督力量都缺一不可。

垃圾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集中體現了人與環境相互之間的關係,並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價值、法治精神、環保意識、自律意識等密不可分。努力推進城市垃圾分類處理,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將加快我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文章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