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吉林創新産業扶貧機制築牢脫貧

發佈時間: 2016-12-19 15:58:57 | 來源: 新華社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這幾天,隨著雜糧雜豆包裝等設備陸續安裝到位,吉林省長嶺縣三十號鄉五撮村的糧米加工廠終於正式生産。對於這個村裏的209戶、320多名貧困人口來説,這個加工廠帶來了徹底脫貧、不再返貧的希望。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吉林通過多種渠道創新産業扶貧機制,在産業項目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大力氣投入,為貧困居民織密兜底網路,築牢脫貧的“後防線”,防止出現“短期脫貧”後“再返貧”的現象。

産業保障:項目全覆蓋防止“短期脫貧”

五撮村所在地,鹽鹼地多,種糧收益低,所有貧困戶面臨著缺少穩定經濟來源的困境。對口包保五撮村的長春師範大學從諸多劣勢中看到了優勢:這個村種植雜糧雜豆有傳統,何不把當地特色的弱鹼小米、綠豆等作為脫貧致富的突破口?

為此,長春師範大學多方籌措200多萬元資金,幫村裏籌建合作社、加工廠,還買來先進的加工設備教村民使用,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參與項目生産,幫扶沒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以資金和土地入股等形式獲得收入。

今年64歲的于連義是五撮村的貧困居民之一,由於常年患病,他已經沒有了勞動能力。“村裏和師範大學看到我家的情況,給我老伴安排了一份到廠裏打掃衛生的工作,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我們生活、吃藥的壓力小多了。”于連義説。

“靠著政策資金扶持,可能實現短期脫貧,如果要徹底解決貧困居民的後顧之憂,必須讓他們參與到産業項目中。”吉林省集安市通勝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尹德堂説。

一批專業農業合作社、加工廠等産業項目,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延龍黑毛驢養殖合作社,已經有408戶被吸納其中,除去養殖成本,貧困戶代養一頭已孕母驢可獲得4000元以上收入,高於當地年收入3200元貧困線。

如今,吉林省基本實現了産業項目對貧困人口的全覆蓋,一些地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人群,通過採取子女聯營、能人帶動、集體規模化經營等方式確保脫貧項目的覆蓋,使脫貧人員都能夠擁有一份産業基礎。

社會保障:織密兜底網路放大脫貧格局

僅僅在收入上實現脫貧還不夠,貧困居民的生活水準也要同步脫貧。吉林探索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等的幫扶齊頭並進,以大格局謀劃脫貧項目,讓貧困居民的生活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頭道鎮延安村貧困居民崔香蘭家裏卻非常溫暖。自己不用掏錢就能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裏,後續産業項目還能實現脫貧,崔香蘭以前想都沒想過。

今年,延安村通過多種方式實現首批村民異地搬遷,併為他們建設了異地搬遷安置住宅區,有31戶貧困戶喜遷新居,房屋頂部還將安裝光伏板,多餘的電量將直接變現,成為村民的收入。

為防止部分貧困居民脫貧後又因患病、房屋倒塌等因素返貧,吉林在醫療健康、危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為貧困居民織密兜底網路。

在吉林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的達49.4%。對此,吉林採取提高近百種疾病的報銷或補償比例等方式,減輕貧困人口的治療負擔,開展全覆蓋的健康扶貧行動。

一組數字可以體現出吉林的兜底網路:在貧困地區農村公路投資6.4億元,實施安防工程500公里,改造危橋45座;在15個貧困縣新建53所公辦幼兒園,貧困地區營養餐改善計劃比例提高到89%;培訓貧困勞動力5000多人,帶動貧困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3萬餘人。

幹部保障:萬名幹部進基層向“窮根”宣戰

王縱鵬是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派駐到吉興村的第一書記。從項目策劃選址、籌措資金,到廠房建設、市場行銷,每個環節他都要挑起“大梁”。12月初,村裏的菌類加工廠正式投産,王縱鵬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在吉林,還有很多像王縱鵬一樣的扶貧幹部紮根一線,向“窮根”宣戰。

吉林現有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500個貧困村。為完成全面脫貧攻堅首戰之年3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吉林抽調精兵強將向一線充實。

今年初,吉林省、市、縣三級近萬名黨政幹部聯動,走進全省所有貧困村和貧困戶家中對接脫貧任務。省級領導帶頭包保,省直單位重點包保,市直單位定向包保,縣直單位兜底包保,百萬黨員支援包保……在吉林下發的《千個單位包村、萬名幹部包戶、百萬黨員參與幫扶的方案》驅動下,吉林全省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包保全覆蓋。

吉林還通過開展多層次的脫貧攻堅專項督導,監督脫貧任務落實。如今,“回頭看”活動已經成為常態,嚴格督導讓脫貧幹部不敢懈怠,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

吉林省扶貧辦主任張寶才表示,為了徹底斬掉一些貧困地區的“窮根”,吉林堅持問題導向,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真功夫,全力補齊脫貧攻堅工作“短板”。(記者 褚曉亮、劉碩)

文章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