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用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民長久脫貧

發佈時間: 2016-12-16 13:58:46 | 來源: 海南日報(海口)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儘管期限不一,但消除全部貧困人口,不僅是海南、中國,也是全球範圍的重要任務和巨大挑戰。這兩天在陵水舉行的第五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上,這是最核心的議題。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是最重要的應對挑戰的方法。他們列舉了許多案例,如通過“生物強化”技術改良物種,使它們含有更多的硒、鋅等元素,能使食用它們的人獲得更多營養,消減饑餓;再如,有的組織通過給農民配套智慧設備,開展大數據分析,總結出了更合理的農業生産週期,使田地産量提高,給他們帶來了更多收入。

以科技提升消減貧困,其實我們並不陌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科研成果對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貢獻。但許多人對科技扶貧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科技下鄉給農民解決病蟲害的層面。我們應該意識到,農業科技創新,是一項著眼未來的戰略,它的任務是推動農業物種及生産方式的更新升級,它的本質是要解決生産效益問題。

理解這一問題,可以借助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提出的“內卷化”概念。它指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高級模式的現象。學者黃宗智在研究長三角農村經濟時,也發現了“內卷化”問題,指出人們在有限土地上通過投入更多勞動力來獲得總産量增長,但邊際效益遞減。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原有生産模式達到一定階段後,再加大重復性投入,不能給農民帶來更多收益。而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則能帶來效益上的巨大提升。簡單來説,一個農民同等數量的勞動投入,能收穫更多更好的産品,即更多收入。這對推動農民長久脫貧是極其有效的,是脫貧攻堅乃至農業發展的長久之策。

從上述分析看,我們應該提升戰略眼光,結合本地實際,加大科研投入,在創新與推廣新物種,推進設施農業和精準生産、“網際網路+農業”上多下功夫。其實,有不少方面我們已不乏身邊實例,各地應積極相互借鑒學習。例如,在橡膠、檳榔産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基於市場研判和科研突破,保亭如今把益智作為新一輪戰略性産業加以重點發展,有望取得突破。

文章來源: 海南日報(海口)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