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小北約”的開始?

發佈時間: 2016-11-25 16:03:50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雖然樸槿惠陷入“親信干政”的漩渦之中,但是南韓的外交與安保政策的調整卻沒有停歇,重啟談判不到一個月,日韓就簽署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儘管國內民眾多有反對,但是樸槿惠政府還是執意簽署,美日韓之間的情報交換網路就建立起來了,這意味著日韓之間的軍事合作邁出了關鍵一步,也是走向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關係的第一步。于南韓而言, 這一協定也“出賣”了南韓最重要的外交資産,那就是在各大國之間進行週旋的機會。以戰術甚至武器層面的安全來獲取戰略安全只是一廂情願,當東北亞戰略平衡被打破之後,南韓拿什麼來維護自己的安全與利益呢?

  可以説這次日韓之間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以火箭的速度完成的,這也反映了樸槿惠的行事方式已經發生逆轉。日韓之間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可以説“水到渠成”,美國、日本都在推動這個事情,所謂大渠道就是要構築東亞地區的反導系統,建立東亞地區的美日韓的聯動;而水呢?主要是南韓政治的變化,尤其是青瓦臺的外交與安保政策變化。當年李明博也在推這個事情,但是臨近簽署的一個小時,退出了,因為民意反彈很大,李明博最終選擇了“尊重民意”,而樸槿惠總統即使面對7成左右的反對聲音,還是要簽署這一協定。可以説,這次是南韓主動要簽署這一協定,而不要把責任歸咎於朝鮮或者美國的壓力。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樸槿惠的安全與外交戰略就開始調整,甚至早于朝鮮第四次核子試驗。訪美歸來之後,樸槿惠緩和了與日本的關係,以區區10億日元就解決了慰安婦問題,從政府層面實現了日韓之間的和解,而枉顧民間的反對聲音。從這一點不能不看出,樸槿惠是有獨斷的意志和魄力的。當和平統一已經不可能的時候,南韓就放棄了和平與對話,而是採取了基於“朝鮮崩潰”的壓制政策,在朝鮮兩度核子試驗之後,南韓也就“順理成章”轉向了軍事戰略,而放棄了外交的週旋。

  進一步説,南韓放棄了依靠外交來實現地區平衡,試圖依靠薩德系統,依靠美日韓軍事合作以獲得絕對的安全保障。這是一種典型的鴕鳥心態,以為腦袋插到沙子裏,就安全了,殊不知,此舉讓南韓暴露在大國戰略博弈的前沿。追求絕對的安全,絕對帶來不安全。

  雖然日韓之間的情報交換限于二級以下的非核心軍事秘密,也可以自己決定交換什麼情報,但是美日韓三邊之間的同盟關係自此形成。南韓既然受制于美國,甚至交戰權都在美國手中,那又如何能夠保證在美日韓三邊互動中保持獨立性呢?

  不能不説,樸槿惠總統是與“魔鬼”交換,那個“魔鬼”並不是日本,而是南韓放棄自助的依賴心理,在戰略層面實現了與日本的根本性和解,從而改變了近代以來日韓關係的實質,即便樸正熙當年要執意與日本建立外交關係,那也是處於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今天樸槿惠發展日韓軍事合作關係,所為何事呢?

  東北亞地區一直沒有形成多邊集體安全機制,而是碎片化的安全結構,但是多層的三角互動關係保持了地區安全的彈性和穩定。在關鍵性的中日韓三角關係以及美日韓關係之中,南韓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南韓不加入到美日韓三邊軍事同盟之中,那美韓軍事同盟主要是針對朝鮮半島,一旦加入其中,南韓的安全指向就會發生變化,被美日裹挾其中。東北亞地區形成一個“小北約",意味著地緣政治博弈的邏輯壓倒了經濟合作的動力,從而大大銷蝕了中日韓三邊的經貿合作的動力。

  當美日韓走向“陣營”的時候,看上去南韓獲得了美國、日本的軍事支援,獲得了安全,但是卻讓自己捲入到了中美日、中美俄的博弈之中,南韓承受不起這樣的“大博弈”。戰術或者武器層面的安全,永遠不能取代戰略平衡,如果不能重建穩定的安全結構,就不要輕易打破目前脆弱的平衡,而南韓這一次犯了戰略上的失誤。(孫興傑)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