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微信賣盜版電影大學生成購買主力 熱映片一部僅5元

發佈時間: 2016-11-25 13:59:56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通過微信買賣片源正成為在校大學生看電影的一個新方式。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借助主力購買人群大學生的再傳播,微信買賣盜版電影已逐步形成一條比較完整的産業鏈。但很多大學生可能不知道,這種行為會觸犯刑律。

  價格:8塊錢買到完整版《盜墓筆記》

  微信買賣電影的操作方式是,微信添加某些賣電影的代理為好友,通過紅包等線上支付,代理再將資源通過百度雲盤分享給買家。

  電影《盜墓筆記》上映時,大學生郭洋通過某視頻網站搜索相關預告片時搜索到一個電影片段,視頻的右下角寫著“觀看完整全片請加微信號XX”的浮水印。郭洋隨即添加了該微信號,以8元的價格買下了完整版電影藍光版的資源。相比去電影院看電影需要花費幾十元,郭洋説花幾塊錢就能在宿舍觀看到完整的電影,既省錢又省時間。

  郭洋説,此後只要一有新片上映,該微信號便會給他發相關影片的海報和短視頻片段,詢問他是否需要購買。短短數月,郭洋的百度雲賬號裏便已經儲存了100多G記憶體的電影資源,他説:“加起來不到100元,去電影院頂多看兩場電影。有的電影看完一遍還可以重復看,比電影院方便。”

  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秦海(化名)透露,通過微信他曾購買多部正在影院上映的大片。他是通過一個名為“看電影找Emiliy”的微信號購買電影的,在其朋友圈內分享有各種不同的電影海報,並配有價格。秦海説,只要把想買的電影名字發給“Emiliy”並通過微信轉賬,對方就會把資源通過百度雲盤分享給自己,隨後便可線上觀看。他説:“身邊也有不少同學通過這種方式購買影片資源,有時候大家還會互相分享。”

  片源:既有熱映片也有禁播片色情片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通過微信販賣的影片主要有三類:一是電影院正在放映的最新電影,幾乎與電影院同步。一般會在電影推出當天先推出畫質較低的槍版,新片上映一週內再提供高清版的片源,有時甚至會在電影上映的第二天推出。此類影片的價格稍貴,一般在5至10元左右。二是各大視頻網站需要付費或者購買會員才能觀看的影片。這類影片的價格稍便宜,一部電視劇的價格在5元左右,一部電影的價格只需要1到2元。第三類是網上找不到的禁播片、三級片、色情片等。這類影片通常打包出售,價格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為了逃避審核,有的代理商並不直接提供這些視頻的種子或視頻,而是提供壓縮包,買家下載解壓包解壓之後進行觀看。

  微信賣電影,看來還挺受大學生“歡迎”。一家名為“電影VV”的微信號曾介紹,有時候熱門電影千余人購買。另一家微信號則透露,南韓電影《釜山行》高清版賣5元,有300人次購買。

  行銷:招募大學生代理 形成完整産業鏈

  通過網路,北青報記者搜尋到一個名為“火狐微影團隊”的微信號發佈的微信賣電影招募代理的資訊。該團隊稱實行“一本萬利”的終身代理模式:一旦代理之後會把現有的1.7T影片資源拷貝,再將代理人加入團隊的微信代理群,十個管理員每天負責更新影片資源和發放朋友圈用的對應素材,比如:電影海報、推薦文字等。區別於傳統網商,不用囤貨,可以無限制自由轉賣。

  該微信號號稱每天更新的推薦影片都是由後臺管理員修復無毒無廣告之後下發到團隊代理資源群的,電影海報和推薦文字都由團隊來做,代理就天天轉發管理員的朋友圈就行了,所有的事情都由團隊代勞。此外,團隊還會給代理進行微信培訓,教他們如何推銷電影。

  據了解,該團隊目前已經有四個微信代理群,發展了近千名代理,以在校大學生為主。

  後果:情節嚴重者將觸犯《刑法》

  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知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分析,“之所以這種現象會在大學生群體中興起,在於大學生日常通過網路形成的觀影習慣。消費者可能知道觀看盜版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是沒有意識到買賣盜版影片資源其實是一種犯罪行為。作為大學生,出於對《著作權法》的遵守和對著作者們的尊重,應該支援正版。”

  汪海林表示,如果大學生被招募成為微信銷售盜版電影代理,當交易數量達到一定量時,將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他提醒,大學生尚未接觸社會,或許是只看到眼前的“商機”將其視為一種補貼生活費用的兼職,而未了解事件背後的嚴重性。如此,有可能因小失大,走上違法的道路。汪海林呼籲:“消費者應該尊重電影創作者們的工作,尊重自己喜歡的作品、導演和演員,支援正版,形成一種良好的觀影習慣。”

  北青報記者獲悉,根據《刑法》第217條,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複製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影作品、電腦軟體及其他作品,數額較大的,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嚴重的將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文/實習記者 左茂軒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