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用“中國處方”解世界性難題

發佈時間: 2016-11-09 14:37:02 | 來源:  光明日報 | 責任編輯: 牛志鑫

用“中國處方”解世界性難題
——國務院醫改辦負責人梁萬年談推廣深化醫改經驗意見發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為何要在全國進一步推廣深化醫改的經驗?這些經驗又有哪些可在全國複製推廣以增強更多百姓的獲得感呢?就以上社會關注,記者採訪了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

醫改成效顯著

2009年4月,面對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我國政府頂著金融危機的寒風啟動了新一輪醫改,這張“中國處方”確立了未來十年我國醫改的總目標和制度建設的總體框架。

梁萬年指出,自醫改啟動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深化醫改放到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來統籌謀劃,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框架。

“實踐證明,我們堅持用中國式辦法解決醫改這項世界性難題,醫改成果廣泛惠及人民群眾,健康水準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梁萬年介紹,當前,我國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從2010年的74.83歲提高到2015年76.34歲;孕産婦死亡率由2008年的34.2/10萬下降至2015年的20.1/10萬,嬰兒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下降至2015年的8.1‰,均提前實現了“十二五”醫改規劃目標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同時,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持續下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5年的30%以下,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

眾所週知,醫改是一項系統工程,隨著醫改的推進,每一項改革措施的出臺,都不容有失。梁萬年介紹,8年來,我國在建立全民醫保制度、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逐步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和實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領域加強頂層決策,相互推進,取得顯著成績。

攻堅期需要“星星之火”突破利益藩籬

隨著醫改深入,各地都曾遇到一些深層次的共性問題。8年來,以福建省三明市以及江蘇、安徽、福建和青海等綜合醫改試點省為代表的一些地區,敢於“動奶酪”“碰釘子”,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統籌推進重大改革,突出了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可複製和推廣的經驗做法。

“當前,深化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利益調整更加複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梁萬年坦言,在這一關鍵時期,總結和推廣地方成熟改革經驗,需要這些“星星之火”突破利益藩籬,同時有利於其他地市少走彎路、降低改革成本,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如何推廣才能務求實效?梁萬年要求,各地要將推廣相關改革措施列為本地區重點工作,要因地制宜探索創新,鼓勵區域聯動,“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導向”。他還指出,有關部門要落實簡政放權相關要求,按照職責加強指導,給予政策支援。同時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及時分析解決出現的問題,防止經驗推廣工作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凸顯醫保在深化醫改中的重要基礎作用

在深化醫改的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方面,醫保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醫保對於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建立新的價格形成機制、控制醫藥費用增長、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提升服務整體績效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領和調節作用。”梁萬年指出。

他説,各地可開展設立醫保基金管理中心試點,承擔基金支付和管理,藥品採購和費用結算,醫保支付標準談判,定點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結算等職能,發揮醫保對藥品生産流通企業、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作用,為改革聯動提供抓手。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醫療、醫保、醫藥領域聯動改革、形成合力是務必突破的重點難點。梁萬年分析,從前期改革實踐看,“三醫”聯動得好,改革就有實效,“三醫”聯動得不好,缺乏有效的抓手,就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聯而不動、動而不聯的情況,難以形成有效合力。福建省三明市組建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承擔基金管理、醫療行為監管、藥品採購等職能,在藥品限價採購、配送與結算、價格談判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為推進“三醫”聯動提供了重要抓手。

據介紹,為便於各地學習和宣傳先進經驗,《若干意見》總結了8個方面24條經驗,遴選了部分積極創新、富有成效的深化醫改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強化醫改領導體制、“三醫”聯動推動綜合改革、藥品流通兩票制、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醫保多元化經辦、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和借助資訊化改善醫療服務等方面。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分享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