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做了進一步細化,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如完善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監管、治理大數據“殺熟”、加強預付式消費保障等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範。面對新業態下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條例聚焦了哪些群眾關切?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監管更細緻
“家人們,好機會千萬不要錯過,價格已經打到最低了!”
直播帶貨越來越火,有的帶貨主播以所謂“遠”低於商品原價的直播專屬價作為促銷策略,標高原價、以虛假低價套路消費者,並通過極力渲染、比價刺激等手段,吸引了大批觀眾。
一些消費者稱,在觀看直播購物時被主播的話語和氣氛所帶動,往往快速下單,對商品品質、經營主體並不了解,一旦遇到消費糾紛往往無法追溯,維權困難。
條例明確,發生消費爭議的,直播行銷平臺經營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直播行銷人員相關資訊以及相關經營活動記錄等必要資訊。
“進一步細化了對網路直播行銷活動的監管。”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東説,條例為解決新業態萌發的新問題提供了明確的解決路徑,營造更加安全、誠信、公平的網路消費環境,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
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治理更精準
有網友曬出假日酒店預訂截圖,同一時間、同款房型,用會員和非會員賬號下單,顯示不同價格,而會員顯示的價格更高。面對明顯的價格差異,不少網友吐槽平臺標價“任性”,區別對待消費者。
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
“這精準地對大數據‘殺熟’做出了規制。”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網際網路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劉曉春説,條例針對消費者知情權保障,從經營主體、商品服務、用戶評價、交易條件等方面構建了有針對性的資訊披露規則。
有的平臺通過下單優惠的方式,誘導消費者開通自動續費,但自動續費往往只在續費成功後才通知消費者。上海的消費者張先生常常碰到視頻平臺、網盤、音樂軟體等自動續費情況,在會員服務到期前,平臺從賬戶中自動扣款,會員服務將續期,而退訂入口卻非常難找。
條例對自動續費等收費方式細化了規定,經營者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
很多消費者在網購時會貨比三家,如查看商品銷量、店舖的評級,以及其他消費者的打分、評價、曬圖等,但這些“銷量”“好評”往往真假難辨。
對此,條例明確,經營者應當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相關資訊,不得通過虛構經營者資質、資格或者所獲榮譽,虛構商品或者服務交易資訊、經營數據,篡改、編造、隱匿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浙江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張佔江表示,這有助於打破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可操作性大大提升,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落到實處。
治理預付式消費跑路等頑疾更有保障
近期,某瑜伽連鎖機構因資金問題閉館停業,不少消費者想要退回卡裏的餘額基本無望,只能自認倒楣。北京的消費者王女士就是其中一員,她之前也辦過美容美發卡、游泳卡等預付式消費卡,也遭遇過商家跑路。
近年來,健身房、美容院、理髮店失聯跑路,卷走消費者大額預付費的惡意違約事件時有發生,部分商家甚至轉移資金、臨時更換法定代表人和股東,消費者要回預付款的維權之路艱難。這一頑疾如何徹底根除?
條例強化了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務,明確規定了經營者按照約定退回押金和預付款等條款,彌補了現階段下預付式消費的規則空白。
當前,在網遊領域消費投訴中,涉及未成年人網路遊戲的退費投訴激增。大部分家長的退費理由是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大額消費,對於未成年人消費的認定和權益保護問題成為維權重點。
條例要求,經營者提供網路遊戲服務的,應當符合國家關於網路遊戲服務相關時段、時長、功能和內容等方面的規定和標準,針對未成年人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許可權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在註冊、登錄等環節嚴格進行用戶核驗,依法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表示,條例積極回應消費維權長期存在的難點、堵點,回應消費者對權益保護的關切,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