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3月20日,春分,2024年瀘州市春耕生産暨“開秧門”活動在合江縣舉行,作為川內水稻育秧和春耕生産最早的地區,在全省率先“開秧門”,拉開水稻移栽大幕,播種春的希望。
“開秧門”是傳統農耕文化中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也是合江縣非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合江縣地處四川南部,又緊鄰長江,因此開春早,水氣足,每年,這裡都要比四川其他地方水稻插秧、移栽要早上7-15天。
隨著嘹亮的勞動號子響起,覆蓋在育秧棚上的地膜被揭開,翠綠的秧苗被移植出土地,拋上“秧門”,祈福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水稻栽得好,長得“壯”,人民群眾才能緊緊地攥好“米袋子”,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2023年,合江縣的種植大戶們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答卷。
白沙鎮茂豐源農機專合社負責人楊忠富説:“2023年,我們在種植的1000多畝稻田上收穫了稻穀500多噸,在下半年,利用冬田閒置的時候種了60畝左右的澤瀉,畝産量也達到了3000多斤。”
新年伊始,全縣積極加大現代農業科技的運用,科技賦能新農人,推動加速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
望龍鎮永定村黨總支書記梁瑞説:“永定村現有2300余畝耕地,現主要發展稻魚共育、稻蝦共育,以及玉米、大豆的複合種植。今年我們計劃成立一個農機專合社,引進一批新的農耕設備,來有效促進農業發展。”
開秧門活動現場,類型豐富的農技展示、培訓以及農人三項、抓魚抓鴨等農技大比武活動精彩紛呈,農事體驗樂趣和傳統農耕文化魅力讓群眾熱情高漲。
近年來,合江縣撂荒地整治卓有成效,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農業技術推廣效果明顯。2023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22萬畝,總量52萬噸,中稻+再生稻最高畝産刷新瀘州地區兩季稻畝産最高紀錄,為建設新時代高水準天府糧倉貢獻合江力量。(王易 祝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