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連續貫通的無聲故事單元,配合實驗音樂、文本畫面影像,由此製作而成的實驗短片。
題目取義有二,一則黻藻本身意思是織有黻和水藻的花紋,引申為寫出華美的辭藻或文字,二則女主角本身的形態意志是未明不見的,二者雙關引申為主角既是文字創立的魅影,亦是真真切切存在於文學世界當中的一個人。而未明的概念強化了其背後的空間意蘊,由於採取了特殊畫幅,比例如20年代電影般採用1:1.35畫幅,如同一扇能夠窺得一二的窄牖,因而未明本身還蘊含偷窺意,恰恰與影像創作中的窺私欲理論表達相融合,取引為《黻藻未明》的名字。筆者試致敬剖析的詩人為翟永明,她作為四川省知名的先鋒女詩人,在創作當中也實現著女性主義的踐行。
片頭可對應詩歌中的題注,將影片詩性內容的鋪排設置在了前情交代之後,強化章節之中與文學文本本身的聯繫,也是通過盒子將觀眾拉入主角的“房間”之中。主要講述的是少女與女人成就一體兩面的狀態,存身於少女身上同時並有的兩種面容,通過服裝不同的表達去強化角色身份的轉換,此處表現的是分裂:全然不同的兩個身份正在通過服裝和表現的不同而漸漸獨立,強調文本人物本身的虛幻性,通過音畫的切割對立去強化其虛擬性。在這樣的世界觀之下,作者筆下人物、文學的世界。
此後作品部分取“詩性存身於詩中”的理念,在隨後的段落裏穿插交錯出現的服裝變換,展示出一种經歷人生海海後,對於少女、女人甚至“貓”身份的逐漸認同與合一,此時此刻的少女自身與詩人相互照應,二者的生命在最後一首名為《母親》的詩當中合二為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誕生,也構成了一種文學精神、詩性人格的圓滿,
片中場景在“巢”的置景當中,筆者選用了冷光打底的方式布光,將冷暖對比拉開層次,主要場景燈光采用一個大燈做主光源,一個大燈做輔助光源,用於提亮背景,以棒燈和柔光布用於人物面部補光。此次燈光使用了一個RGB的藍色調光源,作為特殊效果光打在環境上突出演員本身的冷感,做出冷暖對比並將巢穴的羽毛厚重層次感突出體現。同時,參考布光氛圍場景,將主角中心環狀提亮並將四週壓暗,突出主角位於房間中心也即世界中心的“自如、自適”的狀態。色彩在影像作品當中往往極富象徵意義,本片中也結合了西洋油畫的色調,用以強調女主角在風格上的特殊性。片中出現了迤邐的金紫色系,運用燈棒佈置RGB藍光,充分展示燈光作用在電影影調與風格上的效果。並運用能夠代表男性的假體人臺作為重要意象道具,詮釋影像流之中的父權制之中男性作為第一性的虛無。
本片敘事框架為三段式構造,但並非線性編輯模式之下的普通並列,而是三層嵌套于全片剪輯之中,表現為將女主角的多重身份融進一個茬亂的時間線之中,引入黑貓意象,並聯繫引申為女性本來面貌當中的一扣,將實驗電影的拼貼意象扭轉為具有敘事意義的邏輯層次,在保留實驗電影本身的實驗手法層面以外,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內中的邏輯和敘事明瞭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