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油有一座神奇的山脈,霧起即雨,人們常以觀察山上雲雨來預測陰晴,被稱為觀霧山。在這裡生長著一種特殊的霧山石,色黑如墨,叩之發出清脆的響聲。當地人常用其來雕刻墓碑及裝飾品。
寶應年間,為紀念李白,用霧山石雕刻的硯臺被命名為“學士硯”。霧山石不僅可雕刻硯臺,還用於雕刻石板畫、屏風等。清末民國初期,是霧山石刻的黃金時代,産品遍及蜀中。相傳武都鎮就有加工、出售霧山石刻的一條街。霧山石刻技藝就這樣被一代一代江油人傳承下來。2007年,霧山石刻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本片以霧山石作品生産過程的系列工序進行展示,從選石頭、切石頭、磨石頭到選題、雕刻、拋光、成型,其中都蘊含著匠人們獨特的製作手法。同時以彭耘、鄧國軍為代表的第三代傳承人和以周敏、胡永洪為代表的第四代傳承人的採訪為主,將霧山石刻這一傳統技藝與工匠師傅的人生經歷緊密結合,賦予霧山石刻活力與生機。
霧山石刻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歷史底蘊的熏陶,逐漸成為當地具有獨特性、藝術性的文化符號。霧山石刻原石純黑沒有花色,要想將原石雕刻成精美的藝術作品,選題很重要。受李白文化影響,如今的霧山石刻作品大多是展現李白的詩詞及其生活場景,表現內容生動寫實、注重細節描寫,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不僅有助於區別霧山石刻與其他石刻作品,更易於霧山石刻與傳統文化接軌,與世界文化相連。讓更多人感受到霧山石刻的獨體魅力,激發受眾對保護、傳承霧山石刻技藝的責任心與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