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部作品是敘永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精心打造,通過以記錄片的形式,講述了西南聯大在敘永發生的故事,突出敘永對文化的包容以及對聯大的支援、抗日的高尚精神。面對動蕩的時局,西南聯大選擇和決定在四川敘永建立分校。1940年11月13日,西南聯大敘永分校成立,要求1940年招考錄取的西南聯大一年級新生近600人和先修班學生53人于12月10日前在敘永分校註冊報到;原在昆明西南聯大的學生,暫時保持不動。1941年1月6日,西南聯大敘永分校正式開學上課。西南聯大選派楊振聲任分校校長,褚世荃任分校主任,樊逵羽任教務長,查良釗任訓導長。分校設有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哲學心理學系、社會學系、歷史學系;理學院: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物學系、地質地理氣象學系;法學院:政治學系、經濟學系、法律學系、商學系;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化學工程學系、航空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師範學院:教育學系、英語學系、史地學系、國文學系、公民教育學系、理化學系,共設5院25係。西南聯大選址敘永,是因為敘永的寺廟、祠堂多,足夠容納1940級學生的生活與教學,因此,當年西南聯大租借的房舍基本上都是城裏的廟宇和祠堂。曾經作為敘永分校辦公處和教室的文廟,現今是敘永縣實驗小學;女生居住的帝主宮,現今是寶珠花園居民樓房;工學院男生居住和做大教室的南華宮,現今是敘永縣土地整理中心,其中大部分男生住在春秋祠;作為實驗室和圖書室的天上宮,現今是敘永師苑學校附屬小學;當年膳團所在地城隍廟,變成了敘永縣糧食局。這些地方已無當年分校的痕跡可尋,只有春秋祠還大致保留著當年的面貌。西南聯大敘永分校臨時黨支部通過公開闔法的進步社團,團結進步學生,宣傳革命主張。在校園走廊開闢“民主墻專欄”,編輯、出版的《流火》《布穀》《山泉》《野草》等較有影響的壁報、壁報和《紅葉》《鷚鵡》《熱風》等專欄,大力宣傳抗日救亡運動。
當年西南聯大師生艱苦奮發的精神感動山城。有的是海外華僑子女,多數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歷經艱辛,翻山越嶺。同學們入學後,在破廟裏煤油燈下看書攻讀,刻苦鑽研。沒有熱用水,就到永寧河邊洗臉洗衣,聽課、實驗、閱覽、吃住各在一處,白天奔忙其間,夜晚挑燈習作。同學們住的是古廟,有的廟宇早已破爛不堪,幾十個學生擠在一間宿舍裏,四壁通風,冬冷夏熱,常有蚊子、臭蟲襲擊。吃的是糙米和不見油星的菜。來自菲律賓華僑女生許玉卿因病未得到良好治療在敘永去世,安息在城區黑坭灣(現城郊中學)。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西南聯大敘永分校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投筆從戎走向抗日前線的學生達208人,朱湛、沈宗進、王文在參加中緬抗日作戰中壯烈犧牲。也有許多學生後來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專家、教授。西南聯大精神在敘永生根發芽,敘永民眾親切地稱他們為“抗戰中的敘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