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群眾異地辦理住房公積金相關業務需求,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依託全國住房公積金公共服務平臺和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整合職工繳存證明、異地貸款繳存使用證明、貸款結清證明等個人證明事項,推動“亮碼可辦”,這是繼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後的又一便民舉措。“亮碼可辦”具體如何提供便利?住房公積金還能帶來哪些惠民服務?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明年8月起,全面實行個人證明事項“亮碼可辦”
“出示電子碼,也能查到我的住房公積金異地繳存、提取等資訊,替代紙質證明,確實方便。”在上海工作的丁家山,前不久在老家安徽滁州購買了一套住房,來到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貸款業務。
滁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張艷梅介紹,過去,異地貸款辦理需要群眾在繳存地開具證明後,提交紙質材料在貸款地申請。2020年推動住房公積金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後,群眾可直接在貸款地申請,由貸款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聯繫繳存地核查繳存情況,免去兩地奔波,但難以實時辦理業務。
“‘亮碼可辦’提高了業務辦理便捷度,不用擔心證明過期,也有效防範了紙質證明造假的風險。‘亮碼可辦’功能8月2日上線運作,截至10月底我們中心共辦理業務670余筆。”張艷梅説。
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今年8月底前,相關功能在全國住房公積金公共服務平臺和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上線運作,“亮碼可辦”推廣使用,原有紙質證明及出具方式並行使用、同時有效,過渡期1年;2024年8月起,全面實行住房公積金個人證明事項“亮碼可辦”。
當前,各地公積金中心正加快精簡整合證明材料、調整證明開具方式、暢通窗口查驗功能、優化業務辦理流程。
推動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上海推進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抵押登出自動辦理,讓繳存職工“零跑動”;重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動與市場監管、公安、民政、房産等部門的數據共用,多個住房公積金事項線上辦、掌上辦……近年來,住房公積金加快推進全系統數字化發展,構建數字化服務新模式,讓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更加好辦易辦。
依託數字化技術,更多住房公積金高頻服務事項實現了“跨省通辦”。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為“跨省通辦”業務設立3423個線下專窗和1043個線上專區。與此同時,功能不斷豐富。截至今年9月,累計有1.2億繳存人使用全國住房公積金公共服務平臺,累計查詢個人住房公積金7.4億次,累計辦理轉移接續業務511萬筆。
“今年,我們繼續擴大‘跨省通辦’服務範圍,推動實現‘租房提取住房公積金’‘提前退休提取住房公積金’等2項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將住房公積金‘跨省通辦’服務事項增至13項,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説。
優化政策,更好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用
經過30多年發展,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幫助繳存人解決基本住房問題、促進實現住有所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統計,2022年,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比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低0.9至1.35個百分點,償還期內可為貸款職工節約利息支出約2089億元,平均每筆貸款可節約利息支出約8.43萬元;支援1537.87萬人提取住房公積金1521.37億元用於租賃住房;截至2022年末,住房公積金累計為公租房(廉租房)建設提供補充資金超6518億元。
近年來,各地持續探索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更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年人、新市民住房問題。
大學畢業後租住在廣州的一處保障性租賃住房“按月付房租”試點項目的章女士介紹:“每月繳存住房公積金3000多元,房租3000元左右。辦理‘按月付房租’業務後,每個月自動劃扣,還有免押金和房租打折優惠,減輕了租房壓力。”
近年來,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逐步提高租房提取額度,持續推廣“按月付房租”新模式,並探索在市場化租賃項目開展試點,構建起覆蓋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化租賃住房等多層次的住房公積金租房支付體系。
“想不到,個體工商戶也能享受住房公積金,申請低息住房貸款,在城裏買房安家。”35歲的朱銀龍在江蘇鹽城開了一家小型理髮店,兩年前申請作為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每人每月繳存2000元,政府按照繳存額5%的比例提供補貼,每人每月最多補貼100元。
今年初,朱銀龍兩口子在城區看中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總價80多萬元,首付以外的40萬元全部使用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2021年,鹽城開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4.25萬名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其中,1192個靈活就業人員家庭已經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購房。
遼寧大連實施低收入人員住房公積金貸款貼息政策,單筆貸款年度貼息最高額度為8000元;山東青島實施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積金支援政策,多子女家庭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的,家庭住房公積金可貸額度上浮20%……
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為更好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用,還要與住房市場、住房保障等相關政策形成合力,不斷放大制度“乘數效應”;同時大力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工作,實現住房公積金“應繳盡繳、願繳能繳”,讓制度惠及面更廣泛。(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