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標” 腳下有路 成都龍泉西川匯錦都學校開展“新課標學習與交流”系列活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27 15:36:17 編輯:徐揚 點擊:
為學習、理解和落實新課標精神,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內容和變化,把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近日,成都龍泉驛區西川匯錦都學校開展了“新課標學習與交流”系列活動。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長江學者羅生全進行了《新方案與新課標 新精神與新方向》主題講座。
他從新方案與新課標的修訂背景和思路、人才培養目標的新闡釋、核心素養立場、課程設置的全面發展思路、課程內容結構化與情景化設計及教學評一致性的思維逆轉六個方面出發,重點闡述了新時代的兒童觀、知識觀和教學觀,並對一線教師提出了具體教學建議。羅生全強調:各位教師應樹立核心素養理念,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以真實性學習任務為載體,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在老師們假期自主研學的基礎上,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集中研讀交流,力爭把“新課標”和“新方案”學懂、悟透、落地,將新課標、新理念實踐于課堂教學中。
語文學科組教師代表奎麗輝探討了語文學科新課標的新改變與新要求。她認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課堂紮下深根,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學科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語文學科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改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
數學學科組教師代表陳興鳳從看總覽變化、看數學變化、幾點教學思考進行了闡述。重視學生終生發展,全人發展,各學科不光要擔當起傳授本學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責任,更要擔負起育人的重要使命。課程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適當採取螺旋式的方式,適當體現選擇性,逐漸拓展和加深課程內容,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英語學科組教師代表田良倩從六大基本理念、教師如何做、如何優化作業設計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物理學科組教師代表王石泉以“關於初中物理‘跨學科實踐’的策略研究”為題,指出《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的跨學科實踐對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教師只有把握跨學科實踐的內在邏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著活動性、問題性和學習性原則對跨學科實踐活動進行精密設計,形成合理的“提出問題→形成項目→驅動探究→推動設計→形成産品→展示評價→完善發佈”的跨學科實踐活動框架,並從踐行性、完成性、效益性和創造性四個維度進行有效評價,才能發揮跨學科實踐的獨特育人價值,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
教師曹勝楠代表綜合一組從“何為課程標準?重要思想如何落實?新課標帶來了哪些變革?”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她認為新課標要求教學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張柏霖代表綜合二組以“從三點變化談談我對新課標的理解”為題,指出新課標把“資訊技術”改為“資訊科技”,從這一個名詞的變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維的重大變革。“技術”的導向,關注操作和知識點,培訓的方向是熟練程度和技巧,它會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説,學生學習最大的難度不在新知的學習,而在打破舊的規則和模式(模型)。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者和資訊灌輸者,而應該是一個腳手架,幫助學生去獲得搭建自己知識框架的能力。
教學處主任譚傑中指出,課堂是落實學科素養,實現育人目標的主陣地。各學科積極開展“新課標學習與交流分享”系列活動,大家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共同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評”一體化,使學校教學水準有新的提升。
初中部校長趙飛在總結發言中提到,從“雙基”(重視知識和技能),到“三維”(重視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再到“核心素養”,整個課改的脈絡很清晰。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以前是從“知識”到“知識”,現在是從“知識”到“素養”,以前是“為了知識”的教育,現在是“通過知識”的教育,要把知識轉變為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要構建實踐型的學科育人方式,要以學定教,以學生為中心,把“講堂”變為真正的“學堂”,必須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趙飛要求,教師們要繼續學習研究新課標、新方案,但新課標新方案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學習”上,新課標落地,要立足常態課,用好研究課,邊研究、邊行動、邊總結、邊反思,真正讓新課標入心、落地。(曹楨豪 伍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