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坪是土生土長的漢源縣片馬彝族鄉萬坪村人,自當選人大代表以來,時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將“決不辜負群眾的信任和重托”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把“讓萬坪村老百姓過上城裏人羨慕的好日子”作為人生的目標,積極在産業發展中當好致富帶頭人,在補齊短板中積極建言獻策。
全村人一起富起來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意
漢源縣片馬彝族鄉萬坪村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但海拔較高,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差,加之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大量土地被閒置,在種土地也僅僅是一點玉米、馬鈴薯等傳統農作物,土地利用率低、産值低。
楊國坪深愛著家鄉的每一寸土地,看著閒置的沃土他心裏萬分難受。他説:“土地是農民的根,要想真正富起來,還得依靠土地,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們變成能夠長出‘搖錢樹’的‘金土地’。”這樣,農民在家就能過上好日子。
這些年他一直致力於提升土地價值,先後在自家土地上試種了蓮花白、當歸、脆紅李等10余種品種,均以失敗告終,偶爾有個別成功的,卻因經不起市場價格波動,無法長期大量種植。小時候的艱苦生活養成了楊國坪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優良品質,面對失敗他沒有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結合萬坪村海拔高度、土壤性質、光照強度等等因素,跑市場了解産業前景,向專家請教種植技術,經過不停摸索,試種的中藥材川牛膝終於取得了成功,他趁勢而上承包土地200余畝連片發展川牛膝,近三年來個人收益高達100余萬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楊國坪説:“是這一片土地養育了我,在大家的支援下我才能取得成功,我要帶領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富起來。”在他的帶動下,當地100余戶群眾紛紛抱團發展,打造川牛膝中藥材基地,種植面積達1400余畝,200余名當地群眾實現就地務工,直接經濟效益300余萬元,每人平均增收4000余元。
萬坪村5、7組川牛膝中藥材基地一角
發展“空間農業”,提升土地經濟價值,推進産業振興
萬坪村有核桃種植面積5000余畝,但核桃價格波動較大,産值越來越低。隨著村民感受到種植川牛膝帶來的經濟效益高,部分村民開始砍伐核桃栽種川牛膝。
楊國坪看著成片的核桃林被砍倒,想著如何既能不砍樹,又能增加村民的收入。有了種植川牛膝的經驗,他知道萬坪村適合種植中藥材,而且當前市場很好,於是開始探尋林下套種中藥材的“空間農業”種植模式,在試種了小柴胡、黃精等中藥材後,他發現黃精的生長習性尤為適合進行核桃林下套種。
帶著驚喜和期待,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探索情況作為意見建議上報了鄉人大主席團。2020年6月,片馬鄉人大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致富帶頭人前往成都、新津等地考察,引進了黃精種苗,並爭取資金30萬元對黃精種苗進行補貼,爭取資金90萬元實施黃精種植基地道路硬化項目。
發展的機會來了,就要馬上抓住。回家後,楊國坪帶著激動的心情挨家挨戶勸説村民核桃樹下套種黃精。但是,面對一畝地高達兩萬多的種苗和市場的不確定性,村民既有壓力、又有顧慮,只有寥寥無幾的幾戶村民參與,以至於項目和資金遲遲不能落地。
楊國坪焦急在心,為了不錯失發展的契機,他從自家親人和朋友身邊著手,起早貪黑宣傳動員,終於種植面積增加到了80余畝,但距離最低100畝的項目要求還是不夠。楊國坪急得夜不能寐,經過多次深思,他決定將家裏的存款全部取出,自己墊資為老百姓購買種苗,待老百姓拿到項目補助資金後再歸還。經過不懈努力,黃精種植面積增加到了150余畝,遠遠超出預期,項目也順利在萬坪村核桃林下“生了根”。
今年,前期試種的部分群眾已獲得了效益,楊國坪的侄子王見今年光是黃精收益就高達10萬餘元。見到了效益,村民開始主動找到楊國坪要求一起發展,他們説楊國坪對産業發展有思路和遠見,他們相信跟著楊國坪幹,自己離“住上小洋房,開上小汽車”的目標將會越來越近。
楊國坪和其他人大代表在新津黃精種苗基地考察
人大代表的職責就是反映群眾的呼聲和要求
楊國坪時刻不忘自己作為人大代表的本職,在日常工作中,從不忘記收集社情民意。
“要致富,先修路”。運輸難一直是萬坪村中藥材降低成本的制約因素,楊國坪多次在人代會期間提出實施萬坪村中藥材基地道路硬化項目的意見建議。2022年年初,投入資金515萬元的萬坪村中藥材基地道路硬化項目落地實施,楊國坪很欣慰,他知道今年的川牛膝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了。
正在施工的萬坪村中藥材基地道路硬化項目現場
一件又一件實事好事被辦好辦成,但這都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又一個新的開始。楊國坪又開始思考了,怎麼留住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怎麼讓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他説只要他還在這片土地上,只要他還是人大代表,他的思路和探索就不會停歇……(漢源縣人大辦 片馬彝族鄉人大主席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