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改革和建設,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犍為縣九井鎮堅持多點發力、以點帶面,以“星星之火”鍛造“鄉村振興”燎原之勢,不斷開創農村地區宜居宜業新局面。
傳承初心“新青年”
“我家三代都是黨員,奶奶黨齡61年,她總是告誡我説‘跟著共産黨走就對了’,她老人家非常支援我紮根農村發展。”九井鎮回龍村青年村幹部史明超驕傲地説,“我父親黨齡21年,他告訴我,回報黨恩就要把黨交給我們的工作幹好,村幹部就應該帶頭做示範。”
“我正在借助我們九井鎮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麻柳姜’的金字招牌,拓展産業鏈條,把我的生薑加工小作坊做實,把開發的‘脆口姜’‘泡姜’等初加工産品做成本土品牌。”史明超表示,“我的150畝的家庭農場除了解決周邊群眾就近務工外,還將引入現代化果樹管理技術,採用無人機、自動噴灌設備等進行日常管護,同時探索發展農旅融合路徑,配套做好綠植培育,增設遊步道、觀景臺等基礎設施,將農場打造為‘農村家庭能人’實訓基地,無償給大家提供實用技術培訓場地,為我村産業高品質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返鄉創業“女能人”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們這批外出務工的‘老員工’薪資待遇都不錯,但我比較戀家,始終都有份鄉愁。”犍為縣婦女代表、九井鎮塘口村楊顯華感慨地説道,“我從務工老鄉口中得知縣鄉制定了扶持農業産業的政策,還開設了免費農技培訓,鼓勵大家返鄉創業,我就回來了!”
“村黨支部得知了我的創業願望後,開展定時、定點一對一幫扶,支部書記到府為我進行産業規劃,在水果專合社的牽線搭橋下,我利用務工積蓄和通過政府協調的政策性低息貸款,創辦了家庭農場,主要發展桃子等水果産業50余畝,我的桃子果大多汁口感好,完全不愁賣。”楊顯華略顯激動地説,“農閒之餘,我還跟隨技術服務隊外出開展社會化服務,勞務收入也成了家庭收入的重要部分。現在我還義務為周邊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帶動發展桃子、李子産業近200畝,我想讓鄉親們一同富起來!”
單手繪就“致富夢”
“只要堅持不放棄,只要堅持再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犍為縣九井鎮魚灘村肢體二級殘疾的村民黎世強信心十足地説,“2014年我被評定為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時,我很自卑,感覺大家看我的眼神中充滿嘲笑。”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關心幫扶下,黎世強深知“人窮不能志短”,通過申請小額貼息貸款和相關扶貧政策,建成3000平方米的養殖場,他堅持純糧食養殖肉雞2000多只,實現雞蛋日産800余個,在縣、鎮和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運用“網際網路+”成功實現銷售一空,先後兩年被評為縣級脫貧攻堅奮進獎先進個人。“黨和政府幫助我實現了脫貧,我也想為家鄉幹點實事,我組建了一支義務技術服務隊,通過在微信群裏分享養殖經驗、現場實地教學等方式為村民分享養殖技術,用我的綿薄之力感恩黨、感恩政府。”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九井、在犍為,還有數不清的“新農人”,他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星火之光照亮鄉村振興新征程。(犍為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