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興,居者皆有其責;城市之美,居者應盡其力。在峨眉山市,總能在經意或者不經意間,路遇一隊隊身穿“人人都是文明使者”紅馬甲的文明服務志願者。文明城市創建,重在落實,難在末端,如何統籌好資源,實現治理最優化?
今年初,峨眉山市將文明城市創建與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有效銜接,構建“1+11+154+N”的聯鄉包村工作格局,嚴格落實片區“四包”、部門“三包一”、鄉鎮(街道)幹部“一包一”等工作責任制,推動124名網格員全面下沉至小區、樓棟,打通了服務和發動群眾的最後一米。
機制建起來了,龐大的創文工作點面分明,一竿子插到了底。曾經無人問津的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有了責任部門,除了隨時隨地有身著“紅馬甲”志願者的走訪和秩序維護,對發現的問題也會及時“清單”式發佈,協調有關部門限時處理,創建真正地惠及於民。
“我們這以前沿街是擺攤的,地面也是坑坑洼洼的,文明城市創建開始後,天天都有‘紅馬甲’來,你看現在好舒服嘛!”家住蔡沱街的李大爺樂呵呵地説道。
據了解,今年以來,峨眉山市先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88個,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往來變幻的“紅馬甲”,傳遞著不變的文明精神。(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