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進犍為縣九井鎮祇園村,百畝蔬菜基地裏滿眼都是群眾忙碌的身影,似乎漸涼的天氣也掩蓋不住秋種的熱情……
近年來,祇園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走穩了集體經濟有門路、農戶致富有出路、基層治理有妙招的步子。
“撂荒地”轉變為“金土地”
“原來祇園村給我的感覺就是沒有啥子特色的,大多數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後來,彭書記説要整蔬菜基地,把荒的、沒有種的地集中在一起,來徵求我們的意見,沒想到那麼快都已經種下去咯,不錯!”菜農車大姐高興地説道。
“一開始我們想做蔬菜基地沒得底氣,鎮黨委組織我們到沙灣草壩村、羅一村,夾江縣甘江鎮外出學習2次,收穫了許多集體經濟發展經驗,也堅定了我們做蔬菜基地的信心。要做就要做好,為了將丘陵地帶和黏土性質的不利轉變為有利,我們還專門邀請農專家實地對本村土壤、環境考察,聽取他們的規劃發展建議,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祇園村第一書記欣慰地説道。
祇園村為了保證蔬菜品質,堅持綠色迴圈種養一體,依託村內源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將雞糞加工為有機肥,用於改良土壤,解決養殖污染問題的同時提升了土地價值,將“荒土”變為種植土。
“孤勇者”組建為“合夥人”
為了做大做強産業,同時帶動周邊村發展,今年9月,祇園村與魚灘村、四川振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抱團發展,吸納投資60萬元打造第一期150畝的蔬菜基地,採用村村聯合、村企聯合的方式集中發展。
“基地建起來了,擺在面前最為迫切的是怎樣讓蔬菜産品實時符合市場需求,又怎樣形成穩定銷售渠道的問題。為了降低投資初期的風險成本,我們通過多方走訪了解,與‘夾江縣昊然蔬菜’簽訂合同,他們負責提供種苗,同時解決我們的技術和銷售問題,確保村集體賺得到錢。現在第一批熱花菜種下去了,我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祇園村黨支部書記彭聯超説道。
抱團村堅持技術共用、資源共用,著力打造蔬菜産業農技培訓平臺,在蔬菜基地種植、管護期間,向願意前來學習的農戶免費開放,將技術指導擴大化,讓老百姓學的到技術,也能發展自己的蔬菜産業,形成以點帶面、分散發展的産業規模化效應。
“菜藍子”昇華為“引路子”
為兼顧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蔬菜基地提供務工崗位200余個,將有種植經驗的請進來,協助做好傳幫帶技術交流;也吸收一部分家庭困難、尚有勞動力的,以就業增收的形式緩解家庭經濟收入壓力;也回引一部分勞動力強的青壯年,提供就近務工的機會,讓其學會一門技術,建設家鄉。2022年以來,祇園村在産業基地打造的過程中,帶動就近務工490余人次,實現務工收入38余萬元,農民每人平均增收超過3000元。
“原來外出打工離家遠,一天賺百把塊錢,還不一定每天都有活路,現在家門口每天都有80元錢,還能照看家庭,閒暇還能把自己的土地種上蔬菜、糧食,生活比以前還好了!”村民羅大姐激動地説道。
彭聯超説:“很多人都想來蔬菜基地幹,現在務工困難,又是為家鄉出力,我們想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又能發展産業,又能提升治理效能。但是為了方便管理,我們想了個辦法,將務工崗位分為既要有種植經驗的來帶動,又要有勞動力的來學,還要使家庭困難的得到照顧,並且都必須踏實肯幹、集體榮譽感強的才可以。此外,所有參加務工的人員都是村民誠信積分制管理篩選過的,如果在平時有不文明不道德不遵規守矩的都不能來,並且來務工也有考核,若發現偷懶耍滑就再也不用了。這樣一來,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無形之中解決了很多社會矛盾,也為村上工作開展帶來便利。”
祇園被列為“市級文明村”“市級平安村”,連續12年被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22年積極爭取到省級資金100萬元,用於發展蔬菜産業的同時,配套扶持本村養殖業發展。
丹桂飄香,在這收穫的季節裏,祇園村吹響了“保秋收”的號角,帶領農戶用勤勞的雙手收穫幸福的喜悅。(稅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