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橋鎮寨子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茶葉種植大戶,依靠科學管理髮展茶葉産業化經營,不但自己富了起來,也帶動本地村民積極種植茶葉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將寨子村茶園從最初熙熙攘攘的幾畝發展到如今的萬餘畝,不僅成為寨子村靚麗的風景線,更成為村子的致富源,他就是2022年被評為高橋鎮“農村家庭能人”的劉永華。
劉永華,男,漢族,55歲,峨眉山市高橋鎮寨子村1組村民,“蘭香珠”茶葉品牌創始人。
深山種茶,開荒拓土造“茶海”
從小在茶山長大的劉永華,茶山就是他兒時樂園,他對“茶”有著一種別樣的情懷。1998年,劉永華在寨子村的土地上撬開了第一堆黃土,挖出了第一條深溝,種下了第一棵茶樹,開始了第一次種茶征程。十餘年間,他陸續流轉300余畝土地改造新茶園,擴大種茶規模,實現了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種植,他不斷地探索茶葉種植、管理方法,通過改良品種、提升管理技術、改變施肥方式、加強病蟲害防治等方法,實現了茶樹品質和産量的共同提升,他用十多年時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強的蛻變,在他的帶動下,寨子村茶葉種植面積達10000余畝,每年可採摘鮮葉60噸。現在,一走進寨子村,就會被眼前的萬畝指紋茶園吸引,空氣中到處都充滿著一股清新的茶香,茶園裏也總能看到劉永華忙碌的身影。
匠心制茶,執著堅守為“茶香”
走進劉永華的茶廠,一股濃郁的茶香撲面而來,他正在忙著翻炒茶葉,工人們有説有笑地忙碌著。1985年,18歲的劉永華便開始手工制茶,晾幹、殺青、炒制……制茶工序繁雜,費時費工,效率還極低,但劉永華樂此不疲、堅定前行,于1995年創辦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小茶廠,不僅滿足自己的茶葉製作需求,還可以對外提供制茶,於是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隨著種茶之路越走越順,制茶規模也越來越大,手工制茶已遠遠滿足不了茶葉的加工製作,劉永華便購買了多功能扁茶機,日生産茶葉成倍增長。不再手工制茶的他,將更多精力撲在了茶葉品牌打造上,經過反覆試驗、多次失敗的經驗,他最終成功創造了一種帶有幽幽蘭花香的茶葉,並註冊了商標“蘭香珠”,劉永華的茶廠也因此更名為“蘭香珠”茶葉加工廠,許多人慕名而來。如今,“蘭香珠”茶葉加工廠可年産品牌茶葉“蘭香珠”、“竹葉青”等近6噸,每年能為劉永華創造50多萬元的毛利潤,能解決100多人的就業問題,茶葉加工廠的興旺還帶動了本地村民發展茶葉的熱潮。
前路昭然,攜手共濟續“茶緣”
在劉永華的人生坐標裏,“苦日子”成了過去式,但他探索讓更多人走向美好生活的步伐並未停下。他常年奔走于茶園和茶廠之間,從茶葉的採摘、收購、加工,到産品的銷售,每個環節他都要事必躬親,忙得不亦樂乎,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如今55歲的他有時也感覺有些力不從心,為了把蛋糕進一步做大,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茶葉生産,走上致富道路,他在今年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將自己的300多畝茶園和“蘭香珠”茶葉加工廠承包給寨子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擬通過“國有企業+集體經濟聯合社+農戶”的模式,進一步對寨子村茶産業進行“包裝”,逐步構建以茶葉産業為引領的特色優勢産業,推進茶産業鏈的整合和價值的提升,有效實現三方合作共贏。同時,他將在茶葉種植、管理、製作等方面做好手藝傳承,當好“劉老師”,培養出新的一批種茶、制茶能人,將“蘭香珠”茶葉名片擦得更亮。
三十餘年來,劉永華的種茶、制茶、賣茶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展望前路,他目光依然堅毅。(李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