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糧穩天下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四川考察糧食生産時指出:“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烏克蘭危機、極端天氣頻發等背景下,我國夏糧實現增産,秋糧克服多重挑戰,豐收在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帶領億萬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今日中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喜看稻菽千重浪”,一片欣欣向榮的豐收景象。特別是今年的秋季作物豐收,更是在克服了罕見的高溫,持續的乾旱才獲得的,尤為不易。
“手中有糧,心頭不慌”,老一輩領導者的糧食安全觀為我們牢牢把握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黨中央歷來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通過一系列政策制定和宏觀引導確保糧食富足安全,努力實現“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致力保持國內糧食市場平穩運作的良好態勢,為應對全球糧食危機風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要想糧食生産安全,黨中央再三強調的“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不可逾越”已成為社會共識。只有保障耕地面積不受侵犯,糧食安全才能得到最基本的保護。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讓糧食安全更有保障。比如,中央財政在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元的基礎上,再次下達100億元一次性農資補貼;2022年,國家繼續在部分主産區實行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水準全面提高,一系列超常超強舉措,有力扭轉不利局面,主産省小麥産量、品質均超預期。把政策紅利實實在在送到農民手上,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築牢大國糧食安全根基。
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也是實現糧食穩産、高産的有力保證。如今連城裏人都驚嘆的大型農用機械,智慧化農機,無人駕駛耕種,收穫機械的廣泛運用,無人機播種,施肥,除草更是“帥氣十足”。運用高科技技術培育的種子開始顯現強大的生命力,為糧食穩産、高産提供了有力保證。
加強三農服務,是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保障。比如,有些地方開始實行訂單收購,就為農民吃了“定心丸”,生産幹勁更大了。還有推出的代儲存、代烘乾、代加工産後服務,減少糧食損耗等等。再者,國內多家承儲企業運用小程式,線上上設立售糧數字平臺、線下開闢入庫專用通道,減少售糧農民等候和排隊時間,以上種種舉措,在生産、存儲、銷售等各個關鍵節點加大引導,確保了農民糧食經濟穩定可觀,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有效刺激了農民的生産活力,為全社會的民心穩定、民生基礎提供了有力保障。
“食為政首”。民心穩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夾江縣有信心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築牢大國糧食安全根基。中國人的飯碗就一定會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