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1958年,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電報機敲出的這一句話,讓觀眾記憶深刻。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無線電廣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獲取各類資訊的方式,而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電報機所運用的無線電技術正是廣播電視發展史中的一項重要助推器,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使得資訊傳播的廣度和深度空前拓展,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金口河區的關村社區影視長廊收藏館,藏品涵蓋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收發報機、錄影機、照相機等十余個品類,是一個微型的廣播電視發展變遷收藏館。在這裡,可以看到廣播電視從最早的無線電波逐步邁向繁榮的縮影,讓參觀者能與“永不消逝的電波”進行一場有趣的邂逅。
收藏館于2020年1月19日正式開館,館中藏品由區委宣傳部整合沙灣區幫扶力量在紅華公司原電視站、廣播站保留的廣播電視宣傳相關老物件的基礎上,梳理無線電、廣播電視發展史,積極向金口河區、紅華公司幹部職工徵集收藏老收音機、電視機、放映機、唱片機、錄音機、線性編輯機等廣播電視宣傳載體124件,打造了名為永不消失的電波一關村社區影視長廊收藏館。
收藏館內分為無線電廣播的誕生與發展、電視的誕生與發展、廣播電視器材展示、參觀者體驗區四個展區,分別展示了各個時期廣播電視的發展歷程。
收藏館內展示的無線電最早的應用首推收音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收音機早已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它也曾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它記錄了以收音機産業為背景的新興文化傳播事業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歷程,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隨著電影放映機、電視機、錄影機的出現,人們真正實現了從“聽”到“視”的體驗。收藏館內展陳的各個年代的電視機和廣電設備,充分展現了科技發展的迅速,也讓大家更加直觀地重溫了廣播電視的輝煌歷史,體驗時光倒流的懷舊氣息,感受著廣播電視的迷人魅力。
收藏館內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抗戰時期的抗戰電臺以及密碼電報、密碼本、發報機、電鍵等物件。當年深入敵後戰線的地下黨同志們利用小小的電報機,傳輸重要情報,雖然在現在看來,這種方式複雜煩瑣,但在當年的艱苦惡劣環境下,捨生忘死的共産黨人用這種方式保障了將中央指令準確傳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目前,無線電廣播已經伴隨著人們走過了整整100年。關村社區影視長廊收藏館建設的初衷也是希望人們在茶余飯後,打開手機通過無線網路悠閒地收視收聽各類影音節目時,能夠想到我們這代人是在享受著前人艱難探索和發明的成果,能想到前人刻苦探求的那段已經遠離我們而去的歷史以及那段“永不消逝的電波”。(黎艷 周家伊)